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格言警句 > 正文

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 发布日期:2016-01-29 】

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比如孔子提出的“与民同利”的要求——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延续下去,这样,才能有创新与发展。

孔子说:“即安其居,节丑其衣服,卑其宫室,车不雕几,器不刻镂,食不贰味,以与民同利。”(《礼记·哀公问》)

意谓有安定居住的地方就可以了,穿俭朴的衣服,房屋不求高大,车子不雕刻花纹,器物不加刻饰,用餐不吃和他人不同的两样饭菜,以体现和民众一样的利益。

孔子这段要求为政者要“与民同利”的话,意义深远——为上者若能与百姓同甘共苦,这样,国家上下就能和谐。如此简单的道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都是适用的。

齐国闹旱灾,春天没有食物吃。齐景公找到孔子,询求对策。

孔子告诉他:“遭遇饥荒之年,国君应乘劣马驾驭的马车,不兴劳役,不修建行驶车辆的专用道路,祭祀不奏乐,只用下等的牲畜。这就是贤明的君主降低自己的要求,用来拯救百姓的办法。”(《孔子家语·曲礼子贡问》)国家有难,为君者只有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才能带动朝中官员,带领百姓上下同心同德共渡难关。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在孟子看来,天时也好,地利也罢,都不如人和重要。人和,需要“多助”;而“多助”,需要“得道”;“得道”,要义在于“与民同利”。

相传夏代第三个帝王太康贪于逸乐,不理政事,百姓造反,他的五个弟弟述说其祖父大禹的训诫而作《五子之歌》,其中记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的话,讲的是君主应该固民以安国,民不固,则国不宁。到了孔子,发展了这一思想,明确提出“与民同利”的要求——特别是国家有难时——这是孔子关注民生及其廉政思想的重要表现。

被人们称为“大儒”的周恩来总理,是孔子“与民同利”思想的实践者——他心里至高无上的位置是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现在上了年岁的人,只要一提起周总理,都会以这样的口气称:“我们的周总理,怎么样怎么样”。记得早些年看过一篇文章,至今记忆犹新。有一次,总理去延安视察工作,当他了解到那里的人民至今生活还很艰苦,有的人甚至还逃荒要饭时,他当着众人的面,流下了眼泪。说:延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可解放这么多年了,老百姓的生活还这么苦,是我们没做好工作啊!并向在场的延安地委的同志表示了深深的内疚之情。

孟子说:“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为悦者也。”(《孟子·尽心上》)2000多年前孟子即提出做大臣者,要以安定国家作为自己的快乐,今天不也应该这样吗。(孔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