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星芒逐梦”志愿宣讲团走进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区赤峰八中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西安区红旗村,以“精神宣讲+专业服务”的模式,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核,与临床医学“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专业使命相结合,让红色精神在校园课堂与乡村田间落地生根。

校园课堂:以医为桥,让精神可触可感
在赤峰八中,志愿者们以“戈壁星辰与白衣初心”为主题展开宣讲。不同于传统理论讲解,志愿者们紧扣临床医学专业特色,将“两弹一星”元勋扎根戈壁、攻克技术难关的故事,与临床医生在急诊抢救、疫情防控中坚守岗位、精准施治的案例深度融合,让学生们直观理解“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涵——“就像科研人员反复验证数据,医生也要细致排查病情,严谨是共通的底色。”

宣讲后,志愿者还开展了“医学小课堂”志愿活动:用人体模型演示基础生理结构,手把手教学生操作心肺复苏模拟训练,还准备了急救知识手册并对学生进行采访。“学会这些,不仅能保护自己,未来也能帮助他人。”志愿者的话让学生们热情高涨,纷纷上前实践,在互动中把“奉献”从精神概念转化为可实践的行动。
乡村田间:义诊传情,让精神暖民心

走进牡丹江市西安区红旗村,志愿者们则把宣讲台“搬”到了村民身边,将“两弹一星”精神与基层健康服务结合。在村委会广场的临时“健康服务点”,志愿者们摆开血压仪、血糖仪,为村民免费测指标、查身体,耐心解答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病的管理疑问——这既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课”,更是对“两弹一星”精神“服务人民”的生动践行。 “当年科研人员隐姓埋名搞研究,为的是国家强大;现在你们来村里看病,为的是咱老百姓健康,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事!”听着志愿者讲述“两弹一星”元勋的奉献故事,刚测完血压的村民王大爷感慨道。志愿者顺势回应:“无论是科研还是行医,核心都是为人民服务。咱们村医扎根乡村守护健康,也是‘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朴实的对话里,红色精神与民生需求实现了同频共振。
大学课堂:讲述明志,让“两弹一星”力量振人心

在牡丹江医科大学的宣讲活动上,宣讲团成员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讲述不止于历史回顾,更与医学生的使命担当深度交融。讲师以科研工作者隐姓埋名、攻坚克难的故事为引,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与医学领域的坚守相联结——从实验室里反复打磨的科研数据,到临床中对生命的敬畏坚守,再到疫情防控时医护人员的逆行出征,让学子们看见“两弹一星”力量在医学领域的传承。
这堂特殊的课堂,不仅让“两弹一星”精神入脑入心,更激励着牡医学子以先辈为榜样,将严谨专注、勇担使命的信念融入学医之路,为守护人民健康、推动医学进步积蓄力量。
结语:以青春之力,传精神之火
此次志愿宣讲活动,既让“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在校园和乡村焕发新活力,也让临床医学专业志愿者在实践中践行了誓言。“未来我们会继续把专业所学和精神传承结合,让‘讲精神’和‘做服务’同步走。”志愿者代表表示,将以“两弹一星”精神为指引,持续走进更多校园、乡村,用白衣初心传递红色薪火,让精神力量在服务中落地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