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①
扎根职业教育23年,指导选手在“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机电一体化项目中摘金夺银、为国争光……他说,“我就是站在选手背后的那个最有力的支撑点”。
他就是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翟津。跟教育小微一起走近他的故事——

做事情就要认真做到极致。 ——记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翟津
最近一段时间,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翟津格外忙碌:一方面,交流取经,为自身技术和指导水平的再提升积蓄力量;另一方面,传经送宝,奔波于世界技能大赛训练基地给参赛选手作辅导。
虽然很忙,但翟津乐此不疲,因为看着这些即将参赛的孩子,就仿佛看到了学生时代的自己。“每天枯燥乏味的训练,对选手来说是一种磨炼,对教练和专家组来说也是一种考验。这时候,他们急需教练和专家的支持和帮助。我就是站在选手背后的那个最有力的支撑点。”翟津说。
扎根职业教育23年,翟津从一名普通的中职教师成长为世界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国家队教练组组长,指导选手摘金夺银、为国争光,靠的是“甘当良匠之师、铸造职教之魂”的坚守,秉持的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为中国职业技能走向世界,写下了职校教师浓墨重彩的华章。
始终走在专业发展前沿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知识更新更快。翟津坦言,自己当年从学校毕业,发现所学的知识已经过时了。
“活到老,学到老。”不善言谈的翟津把这句话时常挂在口头。在他看来,知识要不断地更新。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天津市职业技能大赛给了翟津第一次机遇。当接到参赛任务时只有两个月的准备时间,又逢寒假,中间还有春节。虽然有困难,但是他和学生都没有失去信心。白天,翟津给学生上课,晚上在实训室练习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一直工作到很晚。
靠着自己对专业的执着与热爱,凭借一天又一天的坚持,一次又一次完成训练预期目标,最终他获得天津市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项目教师组一等奖,他指导的学生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这也让他收获了第一份成绩与荣誉。这次经历让他意识到,只有坚持学习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职教教师。
教师对专业钻研的劲头往往会影响学生。受翟津的影响,很多学生过上了宿舍、食堂、实训室三点一线的学习生活,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让中国选手站上世赛领奖台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最高标准、最高水平、最高层次的世界性职业技能竞赛。翟津长期担任这一赛事机电一体化项目中国队教练组组长。从无到有搭建起完备的训练体系,他先后培养出2名金牌、4名银牌和2名优胜奖选手,实现中国队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机电一体化项目涉及机械、电子、气动和计算机技术,集机械、气压工程、编程、机器人技术及系统开发等技能于一体。在翟津看来,这是一个基础项目,在各个领域应用广泛,就像语文、数学等科目一样,很考验参赛选手的基础功底。
虽说世赛被称为“技能界的奥林匹克”,但比赛内容、技术规则每年都会有所调整。“比赛过程中大约有60%的内容属于未知单元区,是以前没见过的。”作为世赛专家兼教练组组长,翟津总是不断地学习、充电,以适应国际技能发展的形势。
在训练指导中,翟津十分注重调动选手积极性,增强团队责任感。他深深地认识到,无论哪个级别的比赛,对选手而言都是对其体能、意志品质、心理素质、自控能力的全方位检验。为了帮助选手发挥出最高水平,他不仅会仔细琢磨并找到症结所在,帮助选手突破技能瓶颈,而且会专门对选手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激励他们发挥潜能、力争上游。
由于集训强度大,选手往往会出现因吃不消而打退堂鼓的念头。在谈心中,翟津一次次地鼓励他们,用信任的目光和有力的话语,使学生克服困难,坚持下来。曾有个男生的父亲还专程找到翟津,想看一看改变自己孩子命运的人。见到翟津,这位父亲感慨地说:“如今,孩子把‘认真’二字作为自己做人做事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比赛给了孩子人生蜕变的机会。”
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在很多人眼里,翟津把别人吃饭、睡觉、娱乐的时间,都放在了工作和为了工作而学习上。
在翟津看来,“产教协同”一体化人才培养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是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需要。职业教育只有修炼内功,才能让其真正成为“就业有能力、升学有优势、发展有通道”的独立的教育类型。
为此,翟津带头搞起了专业建设,推进学校示范校建设和国际先进水平专业建设以及职教创优赋能项目建设。在那段日子里,他带领团队日夜奋战打磨方案、整理佐证资料,为学校入选天津市职教示范校建设单位立下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翟津还带头搞专业创新,成功建设了学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并积极与新区智能制造企业合作,实现技能人才供给满足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带头推进产教融合,构建贴近生产一线、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训课程,培养智能制造应用技术领域高素质技能人才;带头搞科研,主持中华职教社第一届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规划课题和天津市“十四五”教育科研重点规划课题;带头搞创新,组建劳模和创新工作室……就这样,翟津处处带头的“工作狂”作风,让他成为该领域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翟津经常告诉青年教师和学生:“打铁必须自身硬,做事情就要认真做到极致,态度决定一切。”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②
他是学校的一块“宝”,把基地建成“双创”大本营,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他努力培养学生,让学生们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他就是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刘少坤。跟教育小微一起走近他的故事——

让自己的学生成为“香饽饽”。 ——记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刘少坤
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低于12小时,困难面前不退缩,对专业精益求精、对课程推陈出新;在刻苦努力和不懈追求中,逐步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优秀专业带头人、系主任,再到学校教务处处长;2005年—2022年,连续18年工作考核为优秀……
参加工作20年,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教授刘少坤始终将“责在人前,利在人后”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在职业教育讲台追梦圆梦,强专业、带队伍、育人才,为培养大国工匠蓄力奠基,用实际行动写就了一名平凡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不平凡。
他是学校的一块“宝”
“少坤可是我们学校的一块‘宝’!”在忙于新校区开学事宜的会议间歇,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校长薛晓萍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给了刘少坤一个这样的评价。
2017年,刘少坤获得职业教育最高奖——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奖;2019年,他荣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22年,他当选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教学名师……
这些荣誉的背后,浸润着刘少坤无数的心血和汗水。
2011年,信息技术类专业大环境不好,刘少坤临危受命,担任计算机技术系主任。那时候,好多同类院校计算机类专业停办的停办、转型的转型,留存的招生数量也很有限。“以出口带进口,以进口促出口。五年时间建成省内一流,十年时间跻身国内一流。”刘少坤和同事们鼓舞士气,作出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
规划好出,实现谈何容易。利用假期,刘少坤带领团队从专业建设入手,先后走访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12所全国先进高职院校以及河北省工信厅、省中小企业局、新华三集团等政府部门、行业企事业单位。回校后,他写下了万言调研报告,主持制定出计算机技术系发展规划,形成“五个明确”办学思路:明确“国内一流”建设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办学道路、“校企合作”专业建设举措、“国际视野”办学格局和“应用技术研发”教师发展路径。
科学谋划、扎实施行,“五个明确”不断取得成效:计算机技术系从800多人全校最小的系,发展成2000多人的全校第一大系,连续10年录取分数线超过本科,居全省同类专业录取分第一名;连续10年就业率超过95%;连续10年专升本通过率同专业第一……
把基地建成“双创”大本营
先后孵化大学生创业项目360余项,孵化企业42家;培养出“全国创业之星”2人,在校生获得全国创业大赛银奖1项……如今,使用面积千余平方米的“浪潮软件梦工厂”和“来吧创客咖啡双创基地”,已经成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在校生创新创业出佳绩的大本营。
早在2016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兴未艾。为抢抓机遇,占领制高点,刘少坤和团队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自主谋划、设计,并积极筹措企业资金200余万元,仅仅用了短短45天,就完成了“信息化程度高、基础设施齐全、服务措施完备”的基地建设。
“建设过程中,刘少坤老师吃住在工地,工程的每一个细节都反复琢磨、每一个环节都力争完美。直到现在,基地各方面条件都不落后!”现已接替刘少坤任系主任的于丽娜语气里满是钦佩。
目前,该基地已形成“创业投资主题+开放办公空间+创业孵化器+创新实训+IT体验”的运行特色,通过培养氛围、提升专业兴趣和凝练资源等,给广大在校生提供了一个相对固定、开放、高效的创新创业环境及技术研发交流平台。
同时,刘少坤锚定“教师能力提升”,提出以做强项目为抓手,大力提升教师应用技术研发能力的“三步走战略”,即学着做项目、联合做项目、独立做项目。
很快,“三步走战略”成效凸显:团队成员1人荣获国家名师,5人获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6人获河北省信息产业技能能手称号,获得全国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自信心
培育祖国未来的大国工匠是职业教育的使命,刘少坤始终坚持教书育人并重,努力让自己的学生“成龙成凤”。
针对学生专业知识基础差、缺乏自信心的状况,刘少坤带领团队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在课堂教学中,他坚持把课堂、机会、思考、争论留给学生,课堂突出学生自学、自问、小组交流、组际探究,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自信心。
2012届毕业生梁媛媛来自贫困家庭,经过自身努力,她毕业后入职一家知名企业,上班第二年就给父母在老家县城买了房,一举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直到现在,她还念念不忘当年刘少坤的关爱和培养。像梁媛媛一样,众多毕业生高薪入职知名企业。他们也因“踏实肯干能力强”成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职业技能大赛是职业院校学子展示风采的舞台。刘少坤带领团队连续7年承办河北省电子信息职业技能大赛,并担任总裁判长,为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选拔出1.2万余名高水平技能人才。
2017年,刘少坤主动请缨,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师生奋战350天,工作4900小时以上,最终一举拿下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物联网赛项一等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据统计,近5年,刘少坤带领团队共取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一等奖40项,国家级赛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20项,共培养获奖学生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