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第五期】

作者: 时间:2023-09-09 点击数: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⑨

任教30余年,她是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首届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面对一项项荣誉,她反而更加鞭策自己:“我要做边疆基础教育事业的一枚‘螺丝钉’。”

她就是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教师李青霖。跟教育小微一起走近她的故事——



边疆教育的一枚“螺丝钉”

——记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校长、教师李青霖

一所学校,三尺讲台,一个梦想。

1991年,李青霖从曲靖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小学任教,这一教就是30余年。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首届国家级小学语文骨干教师、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面对一项项荣誉,曲靖二小校长李青霖反而更加鞭策自己:“我要做边疆基础教育事业的一枚‘螺丝钉’。”

“有爱的教育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有价值”

1991年,李青霖担任班主任。她的班上有一名小女孩来自单亲家庭,父亲对孩子不管不问。李青霖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为小女孩添置衣物、购买学习用品。她在狭小拥挤的单身宿舍里,辅导小女孩功课,照顾小女孩生活,直到小女孩顺利进入初中。

“李校长关爱学生的故事还有很多,令人感动。”该校副校长陈丽芳说。

2021年8月,学生报名入学临近结束时,招生组给李青霖带来了一名特殊的学生:学生的监护人不是父母,而是叔叔。李青霖打量着面前的小女孩:清瘦白净的脸蛋,两只会说话的大眼睛,衣服有些褪色但洗得干干净净。

“老师,我的哥哥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妈妈在她出生几个月后就离家出走了,小侄女一直跟着我和我的妈妈生活,我是她的监护人。”说着,孩子的叔叔眼圈红了。

李青霖放下报名资料,起身招呼:“宝贝过来,让老师抱抱你。”小姑娘一点也不认生,径直走到李青霖身边,扬着小脸对着她微笑。李青霖一把抱起孩子,让她靠在怀里。

“我只是把每件很普通的事情尽力做好。”李青霖说,“有爱的教育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有价值。”

“每个教师都优秀,团队才有战斗力”

在李青霖看来,一人优秀算不上优秀,只有每个教师都优秀,团队才有战斗力。为此,李青霖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学校发展的突出位置,切实关心每一位教师的成长。

“我的成长离不开李校长。”教师黄雪梅说,“我刚工作时没有工作经验,时任教务主任的李校长动员家长选我的班,帮我修改演讲稿,手把手教我上公开课。在她的帮助下,我的课上得越来越好。2013年,我获云南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参赛前,她帮我练习,腰疼得站不起来,跪在垫子上帮我修改课件。”

在李青霖的引领和帮助下,一大批青年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一批批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省级、市级骨干教师或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学员。目前,全校247名教师中,各级各类骨干教师77人。

“二小如今已有三个云南省级名师工作室。”副校长王宏波说,“一所小学取得这样的成绩,很不容易!”

不仅如此,曲靖二小还连续3年承担国培项目,李青霖带领团队培训云南省乡村校长、副校长、特岗教师1000余名,她的特级教师课例及其专题讲座广受好评。“李青霖老师的课让我明白教师不只是学识要渊博,更需要自己有足够的‘吸引力’。”丽江市古城区金江乡罗玄完小校长苏倩说。

“守护好小学阶段思政教育的‘责任田’”

“教育是个良心活,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你就怎样去教你面前的这群孩子。”这是李青霖常说的一句话。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党员是学校的骨干。”作为党总支副书记、学校校长,李青霖深知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她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改革创新,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

曲靖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爨文化”是曲靖独有的古韵遗风。“二小将优秀的民族文化、地域文化保留延续,以‘爨文化’资源为载体,以红色文化为核心,打造出别具一格并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学校文化。”李青霖说,“同时,二小将‘爨文化’引入思政课综合实践活动,守护好小学阶段思政教育的‘责任田’”。

李青霖带领学校党总支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党风引领教风、学风和校风。2020年6月,该校思政工作专题视频“种子、萌芽与成长”在云南省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会播出,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学校被评为云南省首批党建示范学校、云南省基层党建示范校,被中共曲靖市纪委授予廉政文化示范点。

为建强中坚骨干力量,李青霖坚持把提升党员素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将党建工作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学校的教学骨干培养为党员,确保每一名党员都是学校的教学骨干。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⑩

“老师的责任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这是她的座右铭。她用自己17年的教育生涯诠释和践行着“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守三尺讲台”的从教初心与育人责任。她像格桑花般,赋予她的学生幸福和美好。

她就是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中学校长、教师德吉卓嘎。跟教育小微一起走近她的故事——



雪域高原的一朵“格桑花”

——记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中学校长、教师德吉卓嘎

“老师的责任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这是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县中学校长、教师德吉卓嘎的座右铭。

在德吉卓嘎的心中,“老师”是与“责任”画等号的。她用自己17年的教育生涯诠释和践行着“用一辈子备一堂课,用一辈子守三尺讲台”的从教初心与育人责任。这位扎根雪域高原的校长像格桑花般,赋予她的学生幸福和美好。

高原教育的追梦人

“我特别感谢老师用自己的生命之光照亮了我的人生旅途。”德吉卓嘎的学生这样评价她。德吉卓嘎的从教初心,萌芽于求学过程中遇到的诸多优秀教师。

“人的一生要过得有意义,就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初中班主任桑珠老师的话在年少的德吉卓嘎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桑珠老师的教导和关怀,对年幼的德吉卓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淋雨没伞”的孩子遮风挡雨也成了德吉卓嘎的人生目标。

2006年大学毕业后,德吉卓嘎来到了同学口中条件艰苦的那曲市巴青县巴青乡小学任教。高寒缺氧、气候恶劣、交通不便,每年的降雪天气达到一半以上……这里是公认的苦寒之地。喝着几公里外提来的河水,站在冬天漏风的教室,躺在四处发黄的土坯宿舍,德吉卓嘎在心里叩问自己从教的初衷。

“初到学校时,我在校门口遇见了一群学生,他们用一双双渴望求真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我。”德吉卓嘎至今还记得,到巴青乡小学报到的那天,即使学校的操场刮起了风,快迷了人的眼睛,她依旧清晰地看见了学生们对她露出的友善的笑容。“这群孩子需要我,我要让学生从这里走出去,去到更远的地方,让这里成为学生追求梦想的起点。”她说。

青葱少年的守护者

“在我上学期间,德吉卓嘎老师会经常与我沟通交谈。在我因为考试压力而变得脾气暴躁时,她持续跟我沟通,并鼓励我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正是在德吉卓嘎长期的陪伴和鼓励下,2018届的米林县中学毕业生普琼顺利考上了重点高中。

“有困难一定要找我。”这是德吉卓嘎对所有学生的承诺。守护好每一名学生,德吉卓嘎一直在行动。她在米林县中学实行的“代理家长”管理模式就是行动之一。

为了加强初中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德吉卓嘎作为校长,以身作则认领了八九名学生,自己成为这些学生的“代理家长”,负责这些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通过这个管理模式,德吉卓嘎调动了全校力量,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帮助。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德吉卓嘎将非遗文化纳入学校教育。学校引入了木碗加工、珞巴竹编、贡布响箭等非遗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学校师生的心里,铸牢了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期间,学生们作为非遗文化的小传承者,认真向家长和同学们进行现场讲解、示范演示。

“要推动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个也不能少。”从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的关注,到自我管理能力、艺术素养的培养,德吉卓嘎始终为学生“保驾护航”。

高质量教育的建设者

“你们要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因为这里的孩子们需要,他们需要靠教育走出这里,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这是巴青县扎色镇小学原校长才嘎常挂在嘴边的话。即使过了这么多年,德吉卓嘎依旧记得才嘎说话时严肃的神情。

在德吉卓嘎接过才嘎的班成为巴青县扎色镇小学校长后,她对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她继承发扬了“教育要实事求是,要懂学生、懂学情、懂班情”的教育理念,深耕教育的意义、教师的担当,“站稳讲台、站好讲台”,做高质量教育的建设者。

德吉卓嘎说:“作为一名教师,教学的核心在于课堂,要想让学生成才,就必须抓好教学质量。”为此,她提出了“一严三定六备”的教学要求。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备课目标,积极参加集体教研,开展常规教学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们的工作效率和业务水平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打铁必须自身硬”,学校有一支强大的教师队伍,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德吉卓嘎一直鼓励并支持学校的教师“走出去”,多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各方面能力素质。“我从教至今多次参加区内外各级培训。在校长的带领下,整个米林县中学从管理层到一线教师,从教职工到学生,都极具凝聚力。”学校英语教师何传玉说。

“我希望建设一所和谐美丽、积极向上的校园,里面充满歌声、笑声、读书声。我愿做照亮孩子未来的引路人,持续拨亮教育的灯火,推动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了这埋在心底的期许,德吉卓嘎在不断努力着。


黑ICP备09098550号 Copyright (C) 牡丹江医科大学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