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520”“521”网络情人节的到来,浪漫氛围中却隐藏着诈骗分子的“甜蜜陷阱”。牡丹江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提醒:节日期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进入高发期,尤其是以情感为诱饵、以钱财为目标的诈骗手段频发。以下结合典型案例,揭露五类常见诈骗套路,助您守护钱包与真心。
一、杀猪盘诈骗:虚拟爱情背后的致命屠刀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伪装成“高富帅”“白富美”,通过社交平台与受害人建立恋爱关系,逐步获取信任后,以“投资赚钱”“创业项目”等理由诱导转账。前期小额返利骗取更大投入,最终拉黑消失。
案例:市民李女士在某婚恋APP结识“金融精英”张某,对方每天嘘寒问暖,两周后称掌握“内部理财渠道”。李女士先后投入20万元,直至APP无法登录、对方失联,才发现“恋人”竟是诈骗团伙成员。

二、虚假购物诈骗:节日促销里的消费陷阱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借节日名义推出“限量折扣”“情侣套餐”等虚假促销,通过钓鱼网站、非官方链接诱导付款。受害人付款后,要么收到假货、次品,要么直接被拉黑,“客服”以“手续费”“保证金”等理由进一步诈骗。
案例:王先生为女友选购“520限定礼盒”,点击某社交平台广告链接支付399元后,客服称“订单异常需补缴800元保证金”。察觉不对的王先生联系官方平台,才知该店铺为伪造页面。

三、红包诈骗:假红包里的真木马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通过社交软件发送“520专属红包”“拆红包领现金”等虚假链接,诱导点击后植入木马病毒,窃取手机通讯录、银行卡信息等,甚至直接转走账户资金。
案例:赵女士收到微信好友发来的“52.1元红包”链接,点击后手机频繁卡顿,随后收到银行短信提示,名下银行卡被转走5000元。警方调查发现,链接携带木马病毒,已窃取其支付密码。

四、冒充客服诈骗:浪漫快递里的“退款”圈套
套路解析:诈骗分子冒充电商平台客服,以“订单异常”“商品缺货”“退款理赔”等理由联系受害人,要求添加微信、QQ或下载会议软件,诱导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或通过“安全账户”“保证金”等话术骗取转账。
案例:陈先生网购鲜花后,接到“客服”电话称“订单丢失,需退款至指定账户”。对方准确报出订单信息,陈先生按要求转账“验证金”5000元后,发现所谓“退款”并未到账,才知被骗。

五、情感勒索诈骗:甜蜜关系中的暗黑威胁
套路解析:骗子通过网恋、交友软件与受害人建立关系,诱导拍摄私密照片或视频,随后以公开内容为威胁,勒索钱财。部分案例中,骗子甚至团伙作案,分工扮演“恋人”“亲友”等角色施压。
案例:大学生小林与“女友”网恋一月后,对方以“奔现”为由诱导拍摄裸照。次日,“女友”的“表哥”联系小林,以公开裸照威胁其转账3000元,小林因害怕报警,警方及时冻结资金并抓获犯罪团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