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张晓艳参加国庆观礼

作者: 时间:2022-08-22 点击数:

张晓艳,女,汉族,1966年8月生,1986年毕业于牡丹江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民革成员,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晓艳为“时代楷模”北京榜样优秀群体成员,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首都道德模范、全国道德模范等称号。

1755B

“完全没想到,才几年时间,志愿团就发展到900多人了!”这个结果让张晓艳非常意外,也很欣慰。2015年3月5日张晓艳倡议成立的“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如今已经成为国内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服务基层次数最多的全国性医疗公益团队。说起这件事,张晓艳用四个字来形容:超级感动。

在张晓艳的记忆中,她最高的日门诊量曾达到189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刷新了个人记录。“那天是周末,本应两个人出诊,但同事病了,我就一个人承担。大老远的,人家从外地来看病,你能不给人看吗?”8个助手,4台机器,“我保证对每个人都过脑子,但是人太多,不能聊天”,她对患者解释道。

2CBDB

张晓艳分析,一方面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人们都想来北京的大医院看病,另一方面,老百姓的健康意识提高了,防病治病的要求也提高了,因此医院接诊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总是源源不断。

以前张晓艳总是埋头干活,2013年当选为市人大代表之后,她开始抬头看路,思考这些深层次的问题。她在地图上琢磨全国医疗资源的分布,“有的地方明显就是空白”。连上厕所都在想这个问题的张晓艳,想到志愿服务是个好办法,“不妨组织专家联合起来,流动到基层去。”

于是,2015年学雷锋纪念日这一天,张晓艳在中华志愿者协会的沙龙上说出了组建“医疗服务志愿团”的想法。由来已久的想法就这样“仓促”出台了。发完倡议,三个月内张晓艳就组织了两次义诊活动。到了7月的一个周三,下午查完房,她抽空打了十几个电话,就在医院的会议室,十几个医生来参会,张晓艳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工作会议。8月份,开了第二次会,变成了20人;第三次,近100人……各种科室的医生都有,团队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2015年4月9日至11日,张晓艳组织了第一次义诊活动,她带着十几名医生去了山西省武乡县。一到那里,来自北京的专家们特别受欢迎,医生们加班加点,为500多名患者进行了义诊和健康咨询。

21DAB

“当时我们都已经完成工作回宾馆准备用晚餐,发现还有患者直接来宾馆门口找我们,专家们又继续忙到夜里9点多,看完所有前来咨询的患者之后,才草草地用了晚饭。”团队的医生们利用周末,挤出难得的休息时间不远千里来基层开展医疗援助,这般付出辛劳,张晓艳看在眼里,内心又是感动,又是心疼,还满是愧疚。

作为活动发起人,为了弥补大家,张晓艳自掏腰包,试着买了一包当地的大枣给大家品尝,大家都说又香又甜。一听都说好吃,她赶紧给每人买了一份,还买了山西老陈醋当做小礼物回馈大家,花了将近5000元。“我不吝惜钱,医生们这么辛苦,却没有一句抱怨,非常有情怀,是一群可爱可敬的人,我真的深受感动,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谢意。”

让张晓艳感动的小事还有很多,志愿团里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有的医生报名了因为工作忙不能随团走,处理完医院的病人就自己买票连夜赶过去;有的医生因为当时走不开,宁可自己开车赶过去也不愿耽误义诊活动;还有的出发时突然身体不适,却带病坚持不掉队。服务的感人场面同样比比皆是,有时专家们下班了,换完工作服准备休息时,发现又来了一批患者,大家二话不说,重新穿上白大褂继续工作。

其实,医生的忙碌程度旁人难以想象,拿张晓艳自己来说,除了六七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剩下的都是工作。出门诊、值夜班、看病理、做手术、会诊、讲课、带学生……顾不上吃饭是常事。除了自己忙碌的日常工作,医生们挤出自己难得的业余时间不求回报下基层医疗援助,这更是普通人难以长期坚持的。尽管在资金上有当地政府、社会组织等机构的支持,但是如何让这个团队可持续发展、如何平衡专家们的休息时间,不让本就辛苦的专家们操劳过度,是张晓艳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毕竟专家也是人,需要多年培养才能造就,是国家不可多得的的宝贵医疗财富,必须好好珍惜。”
偏远地区医疗条件落后,环境也十分艰苦,要去当地送医并非易事。2017年7月22日,张晓艳与志愿团专家走进西藏林芝,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医疗援助。他们根据当地群众的实际需求和专业特点分为两路,先后奔赴林芝市人民医院、波密县人民医院开展查房、会诊、义诊、讲座等活动,同时,深入波密县下辖的七个村庄,对藏区村民进行大规模的健康体检和包虫病筛查。

这是志愿团最为艰苦的一次活动。医生们先从北京坐飞机到成都,再从成都转机到林芝。到达林芝后,还要乘坐四五个小时的大巴到达波密县,去县里的村庄还要再坐一两个小时的汽车。途中海拔最高处达4700多米,工作环境海拔近3000米。专家们与藏民同吃同住,但因为不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有的医生还被蚊虫叮咬到满身起红疹,奇痒难忍。但他们担心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怕耽误了第二天义诊。

在超出体检范围的腹部全面检查中,志愿团共为2246名藏族同胞做了疾病筛查,查出肝包虫病4例,疑似7例,肾癌、膀胱癌各1例,弥漫性肝损害、肾错构瘤、马蹄肾、肾缺如、肾结石各1例,胆囊结石50例、肾积水3例,还查出了肝血管瘤、急性胆囊炎等疾病患者。他们把所有的患者数据留给了林芝卫计委,为当地医院给患者做进一步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在波密县人民医院,张晓艳带领专家们参加了两例重症急救、一例耳部外伤手术,查房20余人次,会诊10余例,面对面、手把手对当地医护人员进行指导,为当地基层医护提供了科学、专业的医疗技术支持。
老百姓太需要医生了。哪里有需求,他们就走到哪里。从京郊大地到秦岭南侧的南水北调水源地,从北大荒到巴蜀山区,从中央苏区到西藏边陲。几年来,在张晓艳的带领下,志愿团的专家们先后奔赴河北隆化、山西长治武乡县、密云鼓楼街道养老院、河北固安和滦南县、陕西省安康白河县、福建三明将乐县、西藏林芝市县村、江西赣州寻乌县等多个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开展各种医疗援助。

如果在当地义诊时发现了病症,能解决的就在当地解决,有的疑难杂症一时解决不了的,张晓艳和同道们就把病人的资料带回北京研究,有时还为病人来北京直接找专家会诊提供方便。长途电话沟通病情、完善病史、安排会诊……这是她额外付出的辛劳。

目前,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已在一些县医院开展常态化支援,每月一次,风雨无阻。志愿团成立以来,行程数十万公里,为超过万名患者做了义诊咨询和健康指导,为市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5000多名医护人员开展疑难杂症会诊、诊疗培训等培训帮扶活动,把最优质的医疗服务送到基层。张晓艳和她的志愿团四处奔走,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见到来自北京的大医生。
不过,还有很多地方没法及时涉足,张晓艳便思考线上线下相结合,用远程会诊和远程培训的方式,与基层医生互动交流。如今,她正在筹备网络远程培训基层医生的工作。她说:“这另一番忙碌也很美好,视野开阔了,天地也变得更宽了”。

骄傲!全国道德模范张晓艳带着医疗专家志愿者们的嘱托参加国庆观礼。

激动!来自北京各大三甲医院的专家志愿者们边看直播边交流,共祝祖国昌盛、人民健康。

绿色中国北京10月1日电(融媒体记者 李彬庆)10月1日,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华志愿者协会医疗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团长、中日友好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晓艳应邀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和联欢活动观礼。

张晓艳激动地表示,能亲临现场观看祖国70周年阅兵与庆典活动,见证祖国70年的发展与强大,感到十分荣幸与震撼,同时也感到一份责任与使命。

8C6E4

张晓艳说,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作为全国社区医疗服务志愿团发起人,我们一定要带动更多的医疗专家下沉基层传帮带,让老百姓在家门口见到大专家。还要联手基层医生一道帮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助力脱贫攻坚,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全民健康、决胜全面小康奉献力量。  
  张晓艳自豪地向记者展示手机上的医疗专家志愿者微信群。她说,此时此刻,我们委员会、志愿团的专家们纷纷为国庆观礼点赞交流。看到群里发声热烈,你会真切感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对祖国、对人民的那份深深的挚爱。作为医疗专家志愿者的代表,我带着团队每一位大医生的嘱托来到国庆观礼现场,感受祖国建设成就和现代国防的强大与辉煌,高喊出:祖国万岁!人民万岁!

 

黑ICP备09098550号 Copyright (C) 牡丹江医科大学 地址:牡丹江市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