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案例如下:(教师课前将病例导入线上教学平台—钉钉) 患者,男,28岁,由绥芬河口岸入境,新冠病毒核酸检验阳性,于当地就诊。2020年4月9日转入我院,诊断为新冠肺炎重型。入院时该患者高热、呼吸困难、给与高流量吸氧、抗病毒、抗炎、CRPT等治疗。三日后症状加重,PaO259.9mmHg,发展为ARDS,危及生命,病情由新冠肺炎重型转为危重型。立即采取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和抗炎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5月1日,最后一次核酸检验阴性,达到出院标准。(选取疫情期间我院案例,容易共情,下图为患者抢救中----来源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公众号) 
案例背景:(教师课上介绍) 2020年2月9日,红旗医院被确立为黑龙江省重症集中救治区域中心,4月14日被确立为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自2月17日首次启用,到6月17日患者清零,共救治新冠肺炎患者343名,最终取得全部患者零死亡、零感染,治愈率100% 的结果 。在没有硝烟的新冠疫情的战役中,现实了医务工作者(提示学生这些医生也许就是身边正在教课的老师)和红旗医院的大爱的精神与担当,谱写了最美抗疫赞歌(激发学生爱校的集体荣誉感和职业自豪感)。 拓展延伸:(教师课间休息渗透—药学教室二单元) 发生在2019年末的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80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不畏艰险,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他频频发声,指导全国的抗击新冠肺炎(COVID-19),甚至成为全球抗击新冠传播的核心人物,值得全世界人的尊敬。钟院士不仅代表着学术和专业上的卓越,也代表着奉献和正直,这在我们共同努力应对今后挑战时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此次疫情还涌现出李兰娟、张宏文等一大批报效祖国的知名学者,为探索新冠防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上述知识传授,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使学生认识到面对疾病防治,任重道远,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学生活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 ①布置课后作业:问题设置涵盖缺氧、水电、酸碱紊乱、呼吸衰竭的病生专业知识。(通过对前后知识体系的融汇联系,提升学生将已学知识转化为认识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本章理论内容)。 ②评选优秀作业:发起网络评价,班级初评,阶梯复评,全员参与。(以参与过程计入平实考核的办法,提高全员学生参与度) ③优秀作业讲评: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在线课堂”功能,由作者本人进行优秀作品展示(通过翻转课堂,锻炼学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