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疟原虫属于真球虫目,疟原虫科,寄生于人体红细胞和肝细胞中,为人体疟疾的病原体。疟疾是世界性的严重寄生虫病,也是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 本课内容主要讲述疟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诊断及防治原则。 在讲疟原虫概述时导入课程思政案例: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对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 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杰出贡献,荣获 2015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从青蒿提取青蒿素的研究过程中,做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方剂的积累探索基础上,筛选了多种药物,最后确定青蒿素作为抗疟药进行研究。受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启发,屠呦呦考虑提取过程中的温度可能是限制因子,190次实验,190次失败,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取得了成功,通过改变提取温度使青蒿的抑制率几乎达100%。只有把现代科学方法运用到传统中草药研究,才获得了重大突破,展现了我国科学家创新思维能力和献身科学精神,鼓励学生敢为人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通过本案例的导入激发学生民族荣誉感和爱国情怀,以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 继而进行如下内容学习: 一、疟原虫的形态 二、疟原虫的生活史 三、疟原虫的致病 四、疟原虫的诊断和防治 小结: 课程思政的教学意义主要在以下三方面: 1.通过举例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对创制新型抗疟药物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杰出贡献,荣获 2015年诺贝尔 生理学或医学奖。鼓励学生敢为人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2.用真实的案例来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鼓励医学生重视基础医学知识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公众健康关注,培养社会责任意识,为将来更好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知识储备。 3.通过疟原虫病原学诊断注意事项的教学,强调标本及时送、及时检,引导学生遵守职业规范和职业纪律,培养职业责任心等,由小及大、由浅入深,帮助学生理解坚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