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事件发生于2019年3月26日,地点北京东单体育馆,患者男性,有五十多岁,微胖,事发前正在打篮球。“毫无征兆就倒下了,当时他的大动脉搏动已经没有了,他同事打了120 ,我和我同事就赶紧实施抢救,胸部按压了十几分钟他还是没醒。”这是参与抢救的医生江伟回忆内容。他说,东单体育馆配有AED(自动除颤仪),“设备连接后前后共电击4次,期间他出现过自主心率,但后来又不行了。大概又过了10分钟,120急救车来了,用了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并继续电击,病人才缓过来一些,有了自主心跳后被送去距离体育馆最近的医院急诊。其中施人救者共6均为北京协和医院医生,事后采访江伟医生时他表示,“希望今后有更多场所配置急救设备,有更多掌握急救知识的人站出来施与援手。” 引入思政元素:牢记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作为一名医生,要发挥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时代精神。通过案例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当有人突然晕倒,心跳骤停时,要尽早施与援手,实施紧急抢救,从而挽救患者的生命,类似突发情况并不罕见,不见得每个人届时都能遇到医护人员,所以普及急救常识非常必要。“比如说心肺复苏的手法,容易学,也有很多培训的机会,应呼吁年轻人掌握,而且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候要敢于站出来施救。 通过播放抢救当时的视频及照片吸引同学们的关注,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再通过正确的心肺复苏的视频讲解复苏的关键点: 2020年心肺复苏最新标准操作流程: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问:“喂!你怎么了?”告知无反应。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1001、1002、1003、1004、1005…)告知无呼吸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从气管正中环状软骨划向近侧颈动脉搏动处,告知无搏动(数1001,1002,1003,1004,1005…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下)。5、松解衣领及裤带。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1/3处),用左手掌跟紧贴病人的胸部,两手重叠,左手五指翘起,双臂深直,用上身力量用力按压30次(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正确的按压深度5-6cm)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口腔无分泌物,无假牙。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一手以“CE”手法固定,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ml,频率10-12次/分。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工呼吸=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心脏按压开始送气结束)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听是否有呼吸音,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11、整理病人衣物,进一步生命支持。 然后再通过在模拟人身上进行模拟抢救复苏演练,要求每一个同学都掌握正确的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的方法。最后对每一个同学的操作动作提出指导及改进意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和效果,提高学习兴趣,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医者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时代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