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477

作者: 时间:2021-05-14 点击数:

课程名称

急性肾小球肾炎

授课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授课对象

2017级本科临床医学

专业5689

授课教师

李玉芬 

职  称

主任医师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时

2

授课章节

泌尿系统疾病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基本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做出基本判断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救死扶伤”等医者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程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知识中的德育元素,实现专业教育课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思政元素

其内体现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精神文明与人文精神,真善美等 

具体教学案例

了解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具体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表现,通过其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可以做出基本诊断,了解相应的基本治疗指南,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做学问。

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课件做的生动、明朗化,吸引学生注意力,与技术现代化相结合,做到寓教于乐,结合课程内的德育元素进行非体系化、系统化的教育,其间应坚持如下原则:1.实事求是原则 2.创新思维原则 3.突出重点原则 4.注重实效原则

在课程中,应做到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灌输应注重启发,是能动的认知、认同、内化,而非被动的注入、移植、嵌入,更非填鸭式的宣传教育,坚持用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从纵向历史与横向现实的维度出发,通过认识世界与中国发展的大势比较,使思政教育既源于历史又基于现实。

整体课堂学生参与度较高,大部分都积极参与讨论,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应注意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学生们的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做到思政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与个体的独特性相结合。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