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476

作者: 时间:2021-05-14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妇产科学

授课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授课对象

2017级临床专业

授课教师

宫玉凤 

职  称

讲 师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十二章 正常分娩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决定分娩的四因素及其对分娩过程的影响;

掌握枕前位的分娩机制;

掌握先兆临产、临产的诊断要点;

掌握总产程及产程分期、三个产程的临床过程和处理要点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深入分析课程内容,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职业道德感强的医学人才。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讲解、互动式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学

思政元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国文化,四个自信之文化自信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第十二章 正常分娩

一、案例导入:2019年广东云浮的一位孕妇买菜路上当街分娩。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孩子顺利的出生了。

提问:正常分娩是如此轻松的事情吗?分娩前有无征兆?分娩都有哪些过程?

二、新课讲解:

第一节 分娩动因:无定论,现认为多因宫廷戏综合作用的结果。

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有意识向未知领域探索,涉猎科学研究进展,挖掘对产科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再深层次的思考,多方面的研究。

第二节 决定分娩的因素

正常分娩:决定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社会心理因素。各因素正常并相互适应,胎儿经阴道顺利自然娩出,为正常分娩。

融入思政元素:决定分娩的因素是产力、产道、胎儿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四个因素要和谐且相互适应。其中,主要因素之产力中宫缩的特点包括:节律性,对称性和极性,缩复作用。嵌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之理论,和而不同,相互促进,互相影响。

第三节 枕先露分娩机制

启发学生:从胎儿到新生儿,完成做人的过程,生而为人,引申为:为人要如何。

衔  接——引申为  找到自已的位置

下  降——引申为  沉稳为之

俯  屈——引申为  先低头看自己

内旋转——引申为  内省审视自已

仰  伸——引申为  抬起头来

复位及外旋转——引申为  正视自身,再看别人如何做,

胎肩及胎儿娩出——引申为  做个肩膀有责任,胸怀坦荡的人

融入思政元素:引申到“生而为人”,引入老子的哲学著作《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中生而为人,你且修身,你且渡人,你且如水,居恶渊而为善,无尤也。从而弘扬中国文化,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节  先兆临产、临产与产程

分娩发动前,往往出现一些预示即将临产的症状

1. 不规律宫缩,又称假临产

2. 胎儿下降感

3. 见红

临产:出现有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以后逐渐变频,同时伴随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产程:指从规律宫缩开始至胎儿、胎盘娩出的全过程。临床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产程又称宫口扩张期,是指从规律宫缩开始到宫颈口开全

第二产程又称胎儿娩出期,从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

第三产程又称胎盘娩出期,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第五节产程处理与分娩

融入思政元素:指出观察产程是一个连续而仔细的过程,需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

教学延伸:引入医学前沿

第六节分娩镇痛:从2018年起国家不断推广分娩镇痛的诊疗工作。分娩镇痛能有效缓解产妇产痛,并能促进阴道分娩。

融入思政元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那么,医学是通过科学或技术的手段处理生命的各种疾病或病变的一种学科,促进病患恢复健康的一种专业。医学需要发展,同时,医学是也有温度的,所谓仁心仁术就是要以人为本,病人的权益高于一切。

通过对哲学与道德的引入于专业知识的溶合,能让学生更充分的理解,加强了专业知识的记忆,同时突显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论,在今后的教学中更要加强素质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升华,完成价值观塑造。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