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471

作者: 时间:2021-05-14 点击数:

课程名称

超声诊断学

授课学院

医学影像学院

授课对象

本科诊断

授课教师

副教授

课程性质

考试

学时

授课章节

超声总论部分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物理特点及应用情况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精神,团队合作及基础逻辑学能力培养

有机融入比科学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式教学

思政元素

家国情怀 感恩奉献 崇尚科学 敬畏生命 制度自信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本系统授课内容为超声诊断学基础部分,简要介超声诊断学的基本概念,再对超声诊断学发展简史进行介绍,讲解超声成像的基本物理学知识及声像特点,超声的发生,成像,伪像,多普勒效应等,讲述如何利用超声物理特点进行疾病诊断。重点讲解多普勒效应,超声成像物理基础。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直观演示法、适当采用讨论法相结合,课后会利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布置作业,提供课后思考空间。信息化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线上线下互动把声音、影像、文字信息传导给学生。

思政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

1. 提炼出家国情怀感恩奉献崇尚科学敬畏生命制度自信等内涵,有针对性的准备了一系列有关抗击疫情的专题思政课,用更多鲜活案例,展现国家制度优势,增强同学们的自信,传递战正能量。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横行肆虐的新冠病毒,处处是阵地,人人是战士。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不论职业,不计年龄,不分贫富,不谈代价,休戚与共阻击疫情。众多最美逆行者,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践行着初心使命,如一把把火炬,点亮了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

2. 从现象与根源的维度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马克思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理论只要能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在将抗疫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浮于表面现象的描述,在这场抗疫斗争中,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有其深刻的理论根源、制度根源、文化根源、科技根源。

抗疫斗争中,我们勇于探索创新,坚持中西医结合,积极发挥中医药的治疗作用,取得疫情防控的有效成果;人们积极响应支持党和政府的号召,和衷共济、守望相助、志愿服务、遵规守纪,这都体现了我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自信。“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抗疫斗争中,我们本着科学精神,坚持科学态度,尊重科学规律,将科学防治贯彻到底,做到积极正确的预防、检测、隔离、救治。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其成长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实基础。

以德育德是指思政课教师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定的道德信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感染、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思政课教师高尚的道德思想能够引导学生分清是非善恶,树立正确价值取向,完善道德认知;思政课教师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感能够引起学生情绪和情感上的共鸣,养成丰富炽热的道德情感和愉悦向上的情绪;争做人格高尚的思政课教师是一生的重要课题,绝非一日之功。“以德立身”反映了言传身教结合,身教重于言教的德育基本原则,是思政课教师成为“人之模范”的先决条件;“以德立学”呼应了新时代的发展要求,是思政课教师成为“文明使者”的必备条件;“以德施教”遵循了以人为本的德育价值取向,“以德育德”体现了德育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思政课教师成为“引路人”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自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指针,应当终身遵循。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