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81

作者: 时间:2023-07-05 点击数:

课程名称

管理学

授课学院

卫生管理学院

授课对象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授课教师

周雪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时

72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管理概述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管理的基本含义,管理的特征,管理的主要内容;熟悉管理思想的演进概述;理解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中顺道无为、重人求和、依法治理等管理思想。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掌握相关基础理论的同时能够将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思想与管理相结合,此外强调管理学的学习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

教学方法与手段

 互动讨论式教学、案例教学

思政元素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与道家文化、马克思主义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教学设计在介绍管理的含义和特征过程中,强调管理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管理的发展必须适应时代的变化引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当前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强调我们必须通过加强管理,努力提升效率,以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整个社会发展平衡。

教学设计在介绍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强调只要有人类的活动就有对管理的思考,重点进行传统思想教育,主要涉及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当中正能量的部分,通过互动方式找3名同学分别介绍对儒家、道家、法家思想的认识。道家文化的顺道无为思想,强调“辨道”要准确认识客观规律,“顺道”是要根据客观规律组织管理。“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自然规律的运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儒家文化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正统文化,强调人是管理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重视人的需要,讲求用人之道,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两山理论);法家强调要严格区分管理中的“人治”与“法治”,要严格依照法治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关系的调整,强调“释法术而心治,尧不能正一国;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费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办中”,总结管理学一定要坚持历史维度。

教学设计在培养管理思维时强调学习和研究管理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管理学的思考,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管理实践进行描述,对管理问题进行客观分析,对管理理论进行抽象与具体的关系和对管理思想演进过程进行扬弃的分析。管理学理论的可靠性要通过实践去检验,这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强调,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世界的思想密切相关。

总之,管理所培养的主要是思考问题的方式,即管理思维。科学的管理思维应是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及底线思维的辩证统一。

通过深度挖掘“管理学原理”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尤其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发展脉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把课程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合,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同学们参与积极性高、反响热烈。很多同学都表示这种教学方式不但使他们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国家推行的“互联网+”战略和“人工智能”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课程思政建设我们深刻地体会到,课程思政不但对课程教学效果有很好的提升作用,而且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