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82

作者: 时间:2022-11-22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心身医学

授课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授课对象

应用心理专业学生

授课教师

苏俊鹏

职  称

讲 师

课程性质

面授课

学时

54

授课章节

第一章 心身医学概述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心身医学概念、组成。熟悉:心身医学的重要性。了解:心身医学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融入思政教育元素: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演示相结合,从心身医学在发展和实践中,体现了我党以人为本,为建立健全和谐社会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做的努力和功绩。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启发式教育,结合案例、事例等资料,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 

思政元素

心身医学在继承生物医学模式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基础上,要求医学生和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思考处理和解决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引发的生理痛苦,以人为本为广大心身疾病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发展好心身医学及相关理论,可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建立健全和谐社会,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我国社会主义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具体教学案例

首先介绍本章内容框架。

心身医学是在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诞生的一门新兴学科,属于医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心身医学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的学科,着重从临床角度出发,对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进行临床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心身医学强调心身统一的整体观,要求在医疗过程中必须从整体、综合以及多元化的角度来认识健康和疾病。

1、心身医学概述。

心身医学(psychosomatic medicine)又称心理生理学,是研究心身相互关系的科学。内容包括:心身医学的由来和发展,现代心身医学的组成,心身医学的发展与现状,心身医学的重要性。

例如:在讲授心身相关的概念与理念中,心理因素可影响生理活动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通过自主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影响生理活动。生理活动的变化也会影响生理活动。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典型事例,让同学们树立心身相关的重要理念,我们接待的患者不仅是有血有肉的生物体,还是具有心理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等)的社会个体。影响健康和疾病的不仅仅是生物学因素,还有不良认知、生活矛盾、各种压力等等。通过深入理解心身相关,可以为广大心身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建立健全和谐社会,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我国社会主义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2、布置课后作业:针对本堂课重难点布置作业,进行巩固。让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自己及亲友的心身相关事例(案例),深入理解心身相关的整体医疗观。

3、总结:发展好心身医学及相关理论,可以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质量的要求,建立健全和谐社会。心身医学要求医学生和临床心理学工作者,思考处理和解决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引发的生理痛苦,以人为本为广大心身疾病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把我国社会主义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