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33

作者: 时间:2022-08-04 点击数:

课程名称

临床流行病

与循证医学

授课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授课对象

麻醉、检验、护理、管理、

临床、影像、口腔本科生

授课教师

待定 

职称

待定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时

40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疾病分布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描述疾病测量指标;疾病的三间分布特征;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2.熟悉疾病测量指标的应用及导致三间分布差异的原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3.了解率、比和构成比的区别;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2.继续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的仁心大爱,执着坚守的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式、对分课堂等。

思政元素

仁心大爱;执着坚守;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的心血;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1.具体内容:

于维汉院士生于1922年,辽宁省大连市人,地方病学专家,原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其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特别是克山病的治疗和预防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作出了杰出贡献,32年如一日,坚守在克山病防治一线,20多个春节都是在病区与患者度过,解除了千万患者的病痛,病区群众称他是"百姓的教授、百姓的好医生"。掌握了克山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规律、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探索出亚冬眠、适当补液治疗急型克山病的有效方法,急型克山病治愈率大幅提高。他大爱无疆,为百姓之所需,建立地方病研究室、研究所并发展成为中国地方病研究中心;主持了楚雄克山病综合性科学考察,在楚雄克山病发病机理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从细胞分子水平进一步揭示了克山病发生发展规律,并进而提出了克山病营养性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把克山病防治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法。

3.信息化手段:多媒体演示于维汉在病区工作的图片或者播放视频《70年龙江儿女英雄传—于维汉》。

4.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

①通过学习疾病三间分布中的地区分布特征---地方病知识内容时,引入于维汉院士防治克山病的事迹,激励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医疗工作者的仁心大爱和执着坚守的品质;

②通过此事例,进一步倡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职业道德,树立自信心,要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本次课程内容为《疾病分布》,通过引入“于维汉院士防治克山病的事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基本实现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更有利于专业知识教学目标的实现。

但如何结合教学实际需求,以更科学、更多元的方式进行课程建设与设计,利用线上与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打造思政“金”课,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