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74

作者: 时间:2022-04-06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心理统计学

授课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授课对象

19级应用心理学1班


授课教师

马子媛

职 称

讲 师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时

72


授课章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统计数据的收集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熟悉数据的来源及类型、统计调查的种类

掌握问卷数据收集案例、评价数据质量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

培养学生严谨的态度、对立统一观点。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案例分析、练习


思政元素

诚实守信、公平正义、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以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的教学设计为例,阐述本课程教学过程如何培养统计素养及体现课程思政元素。在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章中主要涉及以下3个方面的内容。

(1)统计数据的来源。

在口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统计数据,但就来源而言,主要分为两类。其一为数据的间接来源,也称之为二手数据,是指该统计数据来源于已有的数据;其二为数据的直接来源,也称之为一手数据,是指该统计数据来源于直接组织的调查、观察或科学实验 在该部分的讲授中,教师详细分析数据的各种来源,不同渠道所获得数据的特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领域数据获取渠道的不同、教会学生如何通过CNKI等渠道查阅文献,如何判别文献的质量,如何规范地引用数据,如何标注参考文献,等等,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专业素养。

(2)统计数据的收集理论与实验、实践。

在统计数据的收集理论讲授部分,充分分析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特点及适用场合,讲述调查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科学的调查问卷如何设计等内容。 该课程安排了3个实验项目。其中统计工作过程实践贯穿整个学期,要求学生完成如下7个步骤:

①安排学生自行选题设计一个统计调查方案,方案中重点考核选题、调查目的、调查项目和调查表的设计、组织实施计划的编制等项内容,指导教师对每份方案做出评价,与学生商议后抽选一个最佳选题进行调查。

②共同设计调查表。

③安排学生印制并发放调查表。

④对收回的调查表进行审核。

⑤利用计算机山学生共同对调查表进行汇总。

⑥将汇总数据以电子文档的形式提供给每一个学生。

⑦要求学生应用电子表格软件分析数据,撰写一篇不少于2 000字的统计分析报告。

统计工作实践主要包括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4个阶段,上述步骤中,第①至③是设计和调查(即收集数据)阶段,第④至⑥是整理阶段,第⑦是分析阶段。

选题方面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不限制题材,旨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调查问卷的设计及数据收集过程强调学生的科学严谨及团队协作。调查方案设计秉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打分并公布.分析方案完成的整体情况,就典型的方案进行点评。批改方案及点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简单的统计工作过程,让学生在理论与实验、实践的结合中不仅充分领略了统计学的魅力,大大提升了收集数据的知识与能力,而且在授课过程中诚实守信、实事求是、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公平正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实践观)等德育元素的渗透,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也起到了十分明显的作用。

(3)统计数据的质量。

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首先会探讨统计误差的分类,而如何有效地控制各种误差,提高数据的质量,是心理学研究者面临的挑战。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本课程通过实例向学生传授统计数据的质量、统计误差、统计法、统计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强调真实性,通过真实案例告诫学生在学习、生活及为人中小要弄虚作假,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

作为心理统计学主讲教师,我个人重视提高自身的哲学素养,对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因素进行有效挖掘,使学生把握《心理统计学》的精髓,领悟其本质。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想策略已成为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数学知识、技能及数学策略的激发器,是开启其数学深思和智慧的钥匙。     

我向学生推荐了连岳、海蓝博士、张德芬、武志红、曾奇峰等著名心理学者和作家的公众号,这些心理学专家是我们前行路上的一盏盏明灯。我在课堂教学之余提醒学生关注身心健康,唤醒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其在漫漫人生路上不断成长,能更好的成为自己。同时我也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出终身学习的榜样。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