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案例分析】 “我能吃饺子了!”患者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拿着筷子,脸上满是激动的神情。70岁的孙大爷是一位脑梗患者,一个月前意外犯病,后经医生诊断为脑梗塞,经过治疗后,脱离了生命危险,可身体的右侧却失去了知觉,半身瘫痪。住院一个月,孙大爷从抬不起胳膊到能拿着筷子吃饭,从半身瘫痪到生活自理,不用家属照顾起居,重新拾起了对生活的信心,目前已回归家庭。 (并附带孙大爷康复前后对比图,孙大爷吃饺子图) 【教学内容】 (1)手与上肢康复原则。(整体把握手与上肢作业训练) (2)手与上肢功能障碍评定。(判明功能障碍及残存功能) (3)常用康复方法。(具体实践,选择合理治疗计划) 【教学方法】 (1)问题导学法——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问题一:一般手有哪些功能?孙大爷的手能恢复哪些功能? 问题二:手与上肢有什么联系?孙大爷如何利用这些联系进行训练? 问题三:不同患者上肢康复目标是什么?孙大爷的康复目标是什么? 通过以上3个问题,可以很快地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的中心。在回答这3个问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会发现,看似简单的案例,包含了脑损伤患者手和上肢康复过程、训练方法及康复目标。实际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了解并未透彻,因此,学习欲望油然而起。 (2)实践应用法——理论与实践结合,加深理解 学生分组模拟患者与治疗师,运用各种不同的活动设计,来顺应不同类型的手功能障碍训练。(如模拟孙大爷与作业治疗师,不同治疗阶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如肌张力高导致上肢僵硬,活动受限时,主要采取降低张力的训练方案。) (3)讨论法——深入探讨,融会贯通 讨论一:以孙大爷为例,讨论手功能的整体性的概念。 讨论二:手与上肢常见功能障碍类型及其作业训练方案,并说出孙大爷的功能障碍类型及作业训练方案。 讨论三:如何尽可能的恢复手功能,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说明: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手功能重要性的理解;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课本与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讨论,可以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引向临床,打通课堂与医院隔膜,与对患者话,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厚植学生的悲悯心,提高他们“为公众健康而努力”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帮助他们在思想上成长和人格上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