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课程前导入:当代的医疗环境本略为紧张,媒体舆论导向的日益渲染,本意是伸张正义的社会声援,但实际上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患者拖着不适的躯体满怀疑虑的走向科室,医生时时处处谨慎小心,先看人,再看病。为何会出现这种病态的医患关系,归根结由,除去少数医德败坏的个例之外,更多的是从医人员对患者的沟通出现了问题,总体来说,医患的沟通,也就是医患之间的每一句话,都是问诊的内容,对诊断疾病、确诊疾病、观察疾病的发展、判断疾病的预后都起着密切的作用。问诊贯穿整个医疗救治的过程之中,能否良好的运用问诊的内容,如何在不影响诊察疾病的基础上,与患者在问诊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关系,医患关系的改善,是对患者精神上的慰藉,也是对医务人员自我的保护,同时,也解决了我国目前医疗环境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由此可见,医务人员的交流,均是问诊的内容,新时代的问诊方法,较之以往,有着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加入人文的重要原因,故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不应该依靠政府的调控与法律的约束,应该从自身做起,让传统的诊疗方法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出新时代的意义.(模拟场景教师扮演医生,学生扮演患者,然后互换角色。)患者相对属于“弱者”,医生相对“强者”,强者保护弱者。 病例 :某日上午,急会诊一个病人。病人突然病情加重,呼吸困难。看病历:气喘 20 年,胸闷气急 5 ~ 6 年,每冬季或感冒后诱发,无下肢水肿及尿少病史。此次住院,抗炎、解痉平喘治疗,同时给予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等治疗(病人 S-T 段低平),入院的第 3 天,前两天病情已经明显好转。但见病人眼神迷离、胡言乱语、撮空捏线、问之不答、面色略绀、双肺布满哮鸣音、心率快(约 110 次左右)、心音较有力,给予吸氧、床边心电图,心电图除心率快、S-T 段低平外,无显著异常。于是:解痉平喘、小剂量的镇静剂,半小时后缓解。 讨论:病情为何会突然加重且出现精神症状呢?从入院后的治疗情况来看:肺脑的诊断显然不支持;没有心衰的表现;没有精神病家族史,也从未有过精神失常史。那就随便问几句:老人平时饮食如何?有啥嗜好?家属答曰:就好口酒,每天 1 斤多。一个 70 岁的老人,长期每天 1 斤酒,突然戒断,那不是要了他的命吗?原因找到了,常规治疗、缓慢戒断,后来皆大欢喜。 由此病历导入到病历采集问诊章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