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50

作者: 时间:2022-02-16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危重病医学

授课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授课对象

麻醉学专业

授课教师

孙宇

职 称

助教

课程性质

实验

学时

2

授课章节

营养支持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营养支持的原则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树立良好的职业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

思政元素

以人为本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人的生存离不开营养, 疾病的治疗和康复离不开营养治疗。讲述袁隆平的故事。1949年8月,19岁的袁隆平高中毕业,他决定离开南京,励志回重庆去读农学院。大学毕业,踌躇满志的他远离了繁华的都市,选择了偏远的湘西农村。在农校教书的日子里,他利用课余时间走出课堂,走向田埂。烈日当空,农民在榕树下歇息,袁隆平依然头顶烈日,在田里劳作。偶然的机会,他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株,由此灵感一现,萌生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念头。然而,袁隆平的设想与传统的经典遗传学观点相悖,许多权威学者认为他是蚍蜉撼树,周围充斥着反对声甚至嘲笑声。但他在反复思考、探索之后,更加坚信自己的想法。为了找到意想中的稻株,他吃了早饭就下田,带着水壶与馒头,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才回。艰苦的条件和不规律的饮食,让他患上了肠胃病。六七月份的天气,他每天都手拿放大镜,一垄垄、一行行、一穗穗,大海捞针般在几千几万的稻穗中寻找,汗水在背上结成盐霜,皮肤被晒得黑里透亮,连常年扎在水田里的农民都自叹不如。正是凭着这种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在勘察了14万余株稻穗后,经过两年的探索、试验和研究,他终于写成引起国内外科技界高度重视的“惊世”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从此,“杂交水稻”这四个字伴随了袁隆平的一生,成为他毕生不懈追求的事业。只要我们有了理想,并沿着这一目标前行终究会成功。通过多媒体教学,在讲解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时引入思政案例,通过案例讲解其重要性,同时让同学们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明白光盘行动的重要。

教学反思

学生可以掌握营养支持的重要性,懂得“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明白光盘行动的重要。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