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24

作者: 时间:2021-12-28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全科医学

授课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授课对象

临床医学、临床医学教改试点班


授课教师

高俊霞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三章 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了解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信念模式和健康照顾

熟悉全科医疗的问诊方式

掌握以病人为中心健康服务的基本点、应诊中的四项任务及接诊模式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了解医学模式的改变,关注病人大于关注疾病本身,引入“共情”元素。掌握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服务基本点,需要医患进行细致的沟通,引入“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政元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多媒体课件讲授为主,穿插案例式教学,从中植入尊师重教、培养高尚的医德医风、关心病人,给予人文关怀,布置课后思考题,进行思考反思。


思政元素

尊师重教,共情,以人为中心,职业道德,热爱岗位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1、开课前5分钟进入教室,相关教学准备:黑板、粉笔、教案、课件、电脑,组织学

生开课准备,准时上课,建立“守时”观念,师生起立,相互问候,引导学生“尊师重教”思思想观念。

2、两个不同的关注中心:病人与疾病。介绍生物医学模式,指出其优势及逐渐暴露出来的弊端,总结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是人类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进入病人的世界,了解人的个性。介绍全科医生的“病人”范畴,建立和发展一种综合的、整体的、持续的和人格化的卫生服务模式。引导学生对患者产生“共情”,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案例教学:陈xx,男,89岁,退休职工,诊断为股骨颈骨折,收入某二甲医院。医生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面对高龄老人,医生们进行了周密的术前准备,心电图发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肺部检查发现肺心病合并感染,住院期间高龄老人又出现了疝嵌顿2次,经过医生手法复位,骨病折磨老人非常严重,导致老人3次自杀不成。医生们对手术技术上完全胜任,但是近些年日益增多的医患纠纷,导致医生们有后顾之忧,最后医患双方为共同解除老人病痛,进行了医疗公证,在术前做足基础疾病的诊治后,制定了周密的麻醉和手术方案,顺利完成了手术,医患皆大欢喜。

3、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介绍全科医生应诊中的4项主要任务:现患问题、连续性问题的管理、预防性照顾、改善就医遵医行为。案例教学:介绍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照顾,强调全科医学中“人的整体”观念。案例教学:患者男性,52岁,高血压10年,一直在门诊随访,应用2种降压药,血压数据控制不理性,有吸烟习惯,近期胸闷心前区不适,在心脏专科检查诊断:冠心病,建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若狭窄则建议支架治疗。心脏科的建议是正确的,但是病人却再也不去看病了,并且他也不接受支架治疗方案。该患者来全科医学门诊就诊,经过全科医生答沟通了解,发现患者女儿在读大学,患者自己又面临下岗,觉得经济负担过重,无法承受医疗费用,变得异常焦虑,还得了焦虑症。经过全科医生的心理疏导,让病人卸去了心理负担,并劝阻其吸烟,给予抗焦虑用药,坚持降压药规律使用,同时给予扩张冠脉药物口服,患者焦虑症状得到缓解,血压正常,胸痛发作次数减少。以病人为中心的接诊模式。介绍LEARN模式。举例子讲授全科医生的问诊方式,即BATHE问诊方法。  

4、健康信念模式与健康照顾。介绍健康的定义,引出健康信念模式。全科医生的健康

照顾的开展及制约因素,解决途径。

5、课堂小结:布置思考题,总结学生课堂表现。



在医学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渗透性、道德教育于临床医学专业之间,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注重加强尊师重教思想,改变以往的硬板说教或纯医学理论的强制性灌输,引导医学生对病人产生“共情”,尽早进入“医生”角色,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健康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医患沟通交流基本技能,为即将到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课程思政的案例教的开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避免生拉硬套的讲大道理,实现教学思政的预期效果。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