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0

作者: 时间:2021-06-02 点击数:

课程名称

护理研究

授课学院

护理学院

授课对象

19级护理本科生


授课教师

张 凯

职 称

讲 师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20


授课章节

观察法


专业知识

教学目标

掌握:使用非结构式观察、结构式观察收集资料的步骤和优缺点。

运用:运用观察法收集资料,能够选择合适的研究工具。


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1、开阔学生视野,提升科研意识。

2、科学技术现代化,为护理事业贡献力量。

3、团结、协作,促进科研水平。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观察法是护理科研工作中最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之一,也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科研技能。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该部分知识,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包括:

1)讲授法:针对观察的基本概念和可观察的内容我们采用讲授的教学方法,直接、快速、精炼、易理解地让学生掌握,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视频呈现法:本课程增加视频的教学方法,在视频制作过程中,采用大量的图片、动画、文字并用,紧密配合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易于学生掌握。

3)设问扩展法:本课程在完成观察法的基本内容的讲授后,形式新颖的采用二维码,使屏幕课堂与学生的手机、PC能够连接互动,给予学生与教学内容配合的各种资料、学习辅助材料以及资源链接,并设置了相关习题与评判标准。同时抛出一些与护理研究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同学深入思考和课后查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高学生对护理研究的深入了解。


思政元素

实践、团结、科学精神


具体教学案例



导入: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向学生提问“什么是观察?”,解释普遍意义上“观察”的概念与意义,并举例居里夫人的女儿、巴甫洛夫等科学家对观察的态度,吸引学生有效参与到在线课堂中来,并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引出观察法的概念以及可观察的内容。随后,总述按观察情形、按观察结构下观察法的分类,引出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结构式观察法、非结构式观察法四种常用类型。随后,进行层层展开并进行深入和拓展,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进行举例,加深学生对具体步骤的理解和学习,最后引导学生在掌握观察法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还要制定观察员手册、对观察人员进行统一培训,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影响,科学合理的去使用观察法,课程结束。

引入观察法的概念:提问“什么是观察?”,解释普遍意义上“观察”的概念与意义,并举例居里夫人的女儿、巴甫洛夫等科学家对观察的态度,吸引学生有效参与到在线课堂中来,并重视对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引出观察法的概念以及可观察的内容。

总述观察法的分类:总述按观察情形、按观察结构下观察法的分类,引出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结构式观察法、非结构式观察法四种常用类型。

讲授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的概念:简要介绍自然观察法、实验观察法的概念和方法,并举出相关案例,加深学生理解。

拓展讲授非结构式观察法、结构式观察步骤、优缺点:针对本节课重点内容进行层层展开并进行深入和拓展,在讲解的过程中,适当进行举例,加深学生对具体步骤的理解和学习,并将两种方法对比讲解,总结其异同与优缺点,同时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观察法收集资料。






《护理研究》是护理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以利学生今后在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工作中能具备开展护理科研的能力,以及能运用护理科研的成果来指导护理工作。在学科飞速发展的今天,引导学生掌握科研技能,提升科研能力,无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在设计本节课内容时,紧紧围绕着“观察法的具体使用步骤”这一核心内容,按照学生学习的规律,用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不同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层层深入和拓展,内容直接、语言精炼,辅助动画精美,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这样的课程设计要求授课老师对该方法的使用把握到位,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能够在核心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思考,需要授课老师工作在科研第一线,有扎实的研究功底,对该领域研究趋势有自我思考,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同时,还要求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多媒体制作技能,能够有效的将自己的思考与讲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表达。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去掌握教学规律、知识传播规律,不断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