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得轻轻铺在胶面上,这样才能牢牢贴住图案,让它透出既温润又亮眼的光泽来……”
“老师,我想让画里的建筑更有立体感,用金箔该怎么调整呀?”
“大家可以试试分区域粘贴——先把轮廓勾好、把型定牢,再一点点填细节。多花点耐心,肯定能做出既精致又好看的作品!”

9月29日晚六点,牡丹江医科大学校园青年夜校第三期课程如期开课。本期聚焦“非遗·金箔画”,报名通道10分钟内抢报一空,这份“手慢无”的抢报热潮,尽显学子对非遗课程的期待。走进教室,细碎闪光的金箔、雅致精巧的画框,与学子们凝眸专注的眼神相映成趣,一场融合传统非遗与现代审美的沉浸式体验之旅也正式开启。

课堂伊始,王文博、陆博瑞两位同学手持实物作品,将金箔画的历史演变、制作工具、核心技法,以及现代设计理念与传统技艺的融合之道娓娓道来,让同学们对这门“自带光芒”的非遗技艺有了全面且深刻的理解。

理论讲解落幕,实践操作随即展开。两位“小老师”现场演示金箔画制作流程,同学们紧跟节奏动手创作,有人专注调整金箔位置,力求图案边缘齐整;有人尝试叠加金箔层数,探索不同光泽效果,课堂氛围热烈又温馨。随着时间推移,一幅幅青涩却满含诚意的金箔画逐渐成型。学子们举起作品,在灯光下欣赏金箔折射的细腻光泽,兴奋地互相拍照留念,成就感溢于言表。

课程结束后,同学们仍意犹未尽,围坐在一起交流创作心得。2023级临床医学专业的韩同学手持作品感叹:“没想到能亲手制作金箔画,特别神奇!贴金箔特别考验耐心,这不仅是学技艺,更是锻炼心性的过程。”药学专业的张同学则期待:“原来金箔画里藏着这么多传统文化知识,希望夜校多开这类非遗课,让我们接触更多传统技艺。”

校园青年夜校的开办,是牡丹江医科大学校团委助力学生成长、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通过金箔画等非遗课程的开设,既为学子的课余生活注入了传统文化活力,也搭建起非遗技艺与青年学子对话的桥梁。未来,夜校将继续挖掘兼具文化内涵与实践价值的非遗项目,设计更丰富的课程内容,吸引更多同学参与,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里落地生根、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