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他,扎根教育五十余载,从事统计学教学和研究,将约束条件下的统计推断引入国内,推动中国统计学发展;
他,深耕课程与教材建设,主持国家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修订,提出“四基”“四能”“三会”等数学核心课程理论,为中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奠定理论基础;
他,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创新型师资,率先在东北师范大学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开国内高校“教授治学”先河……他就是获评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的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博士生导师史宁中。
弦歌不辍培育桃李
每天凌晨4点,史宁中家的窗前就亮起了灯光。虽年逾古稀,但对科学研究和对教育教学的强烈热爱,指引他不断攀登一座座高山,跨越半个世纪,风雨无阻,矢志不渝。
目前,史宁中仍坚持为本科生、研究生上课。他主讲的本科生专业课“数学专业导论”,每堂课都座无虚席,连走廊里都坐满了人。
东北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陆婧对史宁中的课印象深刻:“史老师给硕士研究生上‘统计思想方法’时坚持自己制作课件,一学期下来有150多页,每个字、每个公式都是史老师亲自敲上去的。他给学生修改的论文,从文章架构到语言表达,甚至是标点符号的使用都很用心。论文上红色的批注密密麻麻。”
几十年间,史宁中培养的学生遍布祖国各地,其中博士生近百名,就职于国内外多所知名高校。郑术蓉、吕世虎、刘晓玫……这些活跃于统计学和数学教育学领域的知名专家都是史宁中的学生。他们不仅自己学有所成,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们中,既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也有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四个一批”青年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
谈及自己最大的成就时,史宁中思考片刻认真地回答:“我想,还是培养了一些学生,学生们表现很好,有的也成了很好的老师,有了自己的学生,让我欣慰。”
深耕课程教材建设
“曹冲称象为什么可行?”在东北师大附小四年级的一堂数学课上,老师引入我国经典的历史故事“曹冲称象”,一边借助透明水缸、模拟小船、人偶和小石头等模型来为学生讲解这种办法的原理。
新课标修订后,在数学课堂上有意识地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数学推理过程,而这背后,凝结着史宁中20余年来对数学教育的深刻理解和推动基础教育改革的执着与行动。
自2001年起,史宁中致力于国家数学教材的编写和课程建设工作。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他主持修订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课程用书 数学A、B、C、D类》14本。
2006年,史宁中把数学课程目标中传统的“双基”拓展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上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2011年,把传统的“两能”拓展为“四能”,即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加上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又提出“三会”的数学核心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四基”“四能”“三会”已被纳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除了平时教学工作外,史老师从未放下过对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探索与思考。他虽然是大学教授,却经常深入到中小学课堂,倾听一线教师的心声,解答一线教师疑问。”东北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副教授秦德生对史宁中充满了敬佩之情。
探索高校管理模式
“一所高校,学术带头人十分重要。要让教授在学校有话语权,让这些核心人物在学校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参与决策,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东北师大的科学发展。”说起高校治理,史宁中谈道,“学校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必须让广大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学科布局调整和学校改革。”
2000年5月,为激发学校发展活力,时任校长的史宁中率先在东北师范大学实行“教授委员会”制度。教授委员会的权力表现在学术领域,在诸如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招生政策、学位标准等方面拥有决策权。
1998年至2012年,史宁中在任东北师大校长期间,紧扣“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特色,形成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校内管理制度,为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
在文理融合的基础上,史宁中形成了丰富的教育哲学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尊重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教育规律、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受教育者的人格人性、尊重教育者的劳动成果,为培养创新人才、尊重人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提供了理念遵循。
思之于心,行之于途。50余年来,史宁中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应用于为基础教育服务之上,在实际行动中彰显着他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和专注投入。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高峰迈新程。此时此刻,史宁中与时俱进、探求真理的脚步从未停歇,他正以攀登者的姿态奋勇前行。
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4

习近平总书记曾为教师提出做“大先生”的新要求——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在师生家长眼里,已扎根教育30年的蔡小雄就是这样一位“大先生”。
身为数学特级教师,他非常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性思维。许多学生因为他的影响,毕业后选择了数学专业,甚至立志成为数学家或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杭师大附中担任校长期间,他每周挤出一个晚上给学生上数学课,原定48人的教室,场场都坐了近百人。2019年,一位女生发给他的微信中说:“蔡老师,很荣幸能成为您的学生,让我没有丧失对数学的希望,目前,我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金融数学,希望今后所学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2020年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的一位研究生也在发给他的短信中说:“蔡老师,毕业后我还想来跟您学数学,跟您一样当一名备受学生喜爱的数学教师。”
身为竞赛主教练,蔡小雄从2002年开始的十余年间,除了一周10节日常课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外,平均每周还额外承担8节以上竞赛专题课。“教学相长”的背后,牺牲的节假日不知凡几,度过的不眠之夜,掉下的头发不胜枚举。在2005年的全国数学联赛中,他的学生共获得10个一等奖,占全省五分之一,以绝对优势获得省团体总分第一名。

评上特级、正高后,为了帮助更多的教师成长,蔡小雄又成立了省级“名师工作室”,吸纳成员1997人。他时常带领工作室成员开课研讨,专题讲座,钻研课题,编著出书,外出学习……他的团队成员大都已成长为当地教育领域的领头人或中坚力量,其中有5位获评特级教师,4位评上正高级,10余位评上省、市教坛新秀。
“君子坐而论道,青年起而行之。”蔡小雄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和对数学教育的态度,都成为年轻教师的榜样。他的新徒弟、北大毕业的年轻教师陈高翔说:“工作的第一年,初出茅庐的我总是把握不准难度和方向?师父会和我分享他以前教学的种种经历和经验,帮我度过教学最困惑的时期。”
2012年,蔡小雄走上了校长工作岗位。在教育管理生涯中,他总是能“把准脉”抓住症结,“开准方”对症下药。例如,2021年8月,他回归曾工作过12年的杭州二中。两年多来,他奔波于教育集团各学校,披坚执锐解难题,勇于担当破藩篱。几乎每个工作日蔡小雄都24小时吃住在学校,与师生朝夕相处。
作为杭二中教育集团领头人,蔡小雄还是教育部“组团式”帮扶专家委员会委员。这些年来他将自己的教学智慧撒向省内的景宁中学、开化中学、桐庐中学、安吉高级中学等十余所学校,以及远在川西藏区的甘孜康定二中、阿坝州五个县中,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教育共富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蔡小雄的教育践行和教育理念,不仅是在省内、国内,还播撒到了海外。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2020年,杭二中领办了首批海外中国学校试点单位——迪拜中国学校。这是在海外成功创办的第一家全日制中国学校,也是中国基础教育“走出去”的开创性、标志性和引领性工程。
两年来,蔡小雄与迪拜中国学校的管理团队直面办学的诸多困难,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努力探索中国基础教育海外办学的运行新模式。2023年,迪拜中国学校被迪拜知识与人力发展局(KHDA)评定为最高等级的学校,在海外进一步擦亮中国教育品牌。
正如蔡小雄自己所说,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初心。他用三十年时间证明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