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1日-8月2日,由我校主办的首届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生物医学工程青年学者论坛在牡丹江医学院顺利召开,来自国内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9位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论坛以“提升交叉学科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生物医学工程跨越发展”为主题,利用三天时间,采取学术报告、问答交流、师生座谈、参观指导等方式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星教授,研究生处处长刘兰涛教授,科研处副处长荣胜忠副教授出席论坛开幕式,生命科学学院全体教工、研究生和部分本科学生共8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活动。会议由牡丹江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袁晓环主持。
牡丹江医学院刘星副校长致辞
牡丹江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袁晓环院长主持
青年学者论坛开幕式现场
学术报告现场
开幕式上,牡丹江医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星教授致辞。首先,刘星代表学校党政领导及全校师生感谢各位青年才俊的到来,同时对本次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随后他简述了牡丹江医学院的发展史,以及学校生命科学学院建院的时代背景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未来发展建设构架。刘星强调,本次论坛的召开意义重大,既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新兴交叉学科的一次理论实践,更是探讨加快推进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研究发展的智慧碰撞,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希望各位青年专家学者在相互研讨中碰撞学术思想,达到提升学术、凝聚共识、增进友谊,并把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带到实际工作中去,解决医学上的有关问题,同时帮助我校提升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能力,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牡丹江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武艳副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黄沙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欧阳昆富研究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洁副研究员,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冯茜副教授,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于永生副研究员,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潘向强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国家医疗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文明教授,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国家司法鉴定中心张明阳副教授分别作了题为《牡丹江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3D打印与皮肤再生探索未来之路》、《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线粒体机制研究》、《实体瘤术后复发治疗和组织再生仿生智能材料研究》、《水凝胶在组织工程应用中的探索》、《生物响应性水凝胶用于肿瘤免疫和再生医学的研究》、《基于含硒动态共价键的响应性材料设计及应用研究》、《快速高性价比便携PCR超眼项目》、《装载硫化氢的丝素蛋白水凝胶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保护作用机制研究》的成果分享,与会专家学者和师生对于各位青年学者精彩的讲座表现高涨的兴趣,现场问答讨论热烈,对牡丹江医学院学科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给予肯定,并帮助谋划未来发展。黄沙教授作为国内皮肤创伤修复顶级团队的代表,系统展示近年来团队在3D打印技术用于临床、3D打印标准化建立,生物墨水产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并指出3D打印与皮肤再生探索未来之路;欧阳昆富老师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通过构建各种转基因动物及细胞模型,探讨线粒体结构及微结构与心脏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展示出科研的精准、精细和严谨性;高洁教授从生物材料角度,分别提出源于天然超越自然的理念,聚焦于仿生化提升相容性,智能化提升响应性,对实体瘤术后复发治疗和组织再生仿生智能材料进行系统研究;冯茜副教授以及预组装HGM超分子水凝胶用于组织损伤与修复,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于永生副教授介绍了课题组的生物性水凝胶抗肿瘤免疫治疗和可注射蚕丝蛋白水凝胶用于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研究;潘向强教授从生物材料的最上游-化学合成角度,介绍了含硒动态共价键在智能响应高分子材料中的应用、硒醇/硒醚“点击”化学在功能材料合成中的应用等,向与会人员展示了硒化学在组织损伤与修复中的应用;吴文明教授是国内高端医疗装备方面国家级人才,他介绍了团队研发的超快速⾼性价⽐便携PCR,这种微型PCR仪已经得到应用,标志着我国科学家率先在国际学术界攻克新冠病毒标准qRT-PCR超快速检测技术瓶颈难题;张明阳副教授从丝素蛋白水凝胶包载硫化氢在神经损伤后的保护作用并提出逆转神经损伤神经元细胞焦亡和线粒体病理的可操控机制,为从神经修复的角度,研究了生物材料在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武艳副院长(牡丹江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黄沙教授(解放军总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部)
欧阳昆富研究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高洁副研究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冯茜副教授(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
于永生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重庆研究院)
潘向强研究员(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吴文明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国家医疗器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张明阳副教授(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国家司法鉴定中心)
大会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展示国内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通过生物医学工程领域青年学者交流学术观点,分享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众多专业知识的交织之下,我们能够了解和关注一个高度交叉融合的学科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探讨未来合作方向,一同谋求促进生物学工程学科高质量发展建设。
山峰入云,依仗基石坚稳,业绩辉煌,凭借众志成城。回顾过去,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们广大青年专家学者的同心同德,展望未来,我们的明天必将依靠大家的团结实干,让我们以今天的论坛大会为起点,以“科技、人才、创新”为主线,“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脚踏实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创造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本次研讨会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生命科学学院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在各位专家及兄弟院校的指导帮助下顺利召开,大会的组织工作也得到了与会专家、领导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