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案例如下:(教师课前将病例导入线上教学平台) 对老人而言,除了做好防控,还要悉心关爱。在过去的近一个月里,每名队员都千方百计呵护老人。 “我们初来乍到,又套着一身防护服,老人们看到我们难免紧张。”初入院区,护理员刘雨婷拿起签字笔,在外层的隔离衣背后大大地写上“爷爷奶奶,我爱你们”。“这样我哪怕转身,他们也不会有距离感。”刘雨婷说。 前几天,上午值班快结束时,一位老人老远喊住了陈西良,请他帮忙穿针引线。“当时戴着防护眼罩和两层手套,手指僵直,眼罩还不住地起雾,本来两分钟的事儿足足用了20分钟才穿进去。”陈西良说,“穿好时,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不停跟我说谢谢。那一刻,我意识到老人最需要的还是关爱,自己的服务一定要做得细之又细。” 为老人的健康保驾护航的同时,队员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温情时刻。 “为所有老人测完体温,再做完楼道消毒,累得靠在椅子上睡着了。”陈西良记得,没过多久,一位老人拿了一杯酸奶过来给我喝,“当时戴着口罩不能进食,但心里涌上一股感动,感觉老人像是自己的亲人。” 如今,在这支队伍的精心照护下,江汉区社会福利院织起了一张又严又细的疫情防控网,爱的暖流汩汩涌动。“前两天,第四次核酸检测结果出来了,全部阴性,老人们的身体状况也都挺好。”曹增皊说。 
坚持握手鼓励患者,隔离病房不隔离爱 (本案例是2020年战斗在武汉抗击新冠一线工作者的真实案例。关爱患者,减弱或避免心理应激的发生,故心理应激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案例背景:(教师课上介绍) 拓展延伸:(教师课上介绍) 由于新冠肺炎(COVID-19)具有传染性,所以病人的治疗均是在无家人陪伴的情况下进行的,因为对这个新发疾病的了解甚少,很多患者产生了恐惧甚至丧失了与病魔作斗争的勇气,即出现了强烈的心理应激,由此引导学生认识到医学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医学,更是人文关怀的医学。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疾病,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所以,医生也不仅仅要帮病人“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作为当代的医生,治病的同时,还应该加强对病人健康的心理疏导,做到心身同治。 (通过上述案例讲授,引导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在工作中注重人文关怀,使学生认识到面对病人的护理,任重道远,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学生活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 ①布置课后作业:问题设置涵盖缺氧、水电、酸碱紊乱及9应激的病生专业知识。(通过对前后知识体系的融汇联系,提升学生将已学知识转化为认识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本章理论内容)。 ②评选优秀作业:发起网络评价,班级初评,阶梯复评,全员参与。(以参与过程计入平实考核的办法,提高全员学生参与度) ③优秀作业讲评: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在线课堂”功能,由作者本人进行优秀作品展示。(通过翻转课堂,锻炼学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