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64

作者: 时间:2021-08-24 点击数:

课程名称

病理生理学

授课学院

基础医学院

授课对象

2018级本科麻醉专业


授课教师

杨旭芳

副教授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时

2


授课章节

缺氧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缺氧、发绀的概念;常用血氧指标正常值及影响因素;各型缺氧的原因、发病机制和血氧变化特点;熟悉缺氧时各系统功能代谢的变化;了解缺氧治疗的病理生理基础。

技能目标:学会将已学过的有关正常人体的呼吸系统及缺氧的基础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把已学知识转化为认识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临床缺氧相关疾病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从而发挥病理生理学的桥梁作用。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我国的医疗卫生战线需要大量的具有扎实的理论实践技术能力医生,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真正掌握专业本领,培养综合能力,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要拥有承担起保卫国家医疗事业安全的崇高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拓展知识以慕课的形式进行线上教学,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PBL等教学法。


思政元素

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团结协作、奉献精神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案例如下:(教师课前将病例导入线上教学平台)

“插管敢死队这个词有点太悲壮了,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们现在的工作,我会用——刀尖上的舞者”,2020225日中午,武汉市第一医院年轻的麻醉科医生王加芳对南都记者说,他想给大众展现这份工作更为乐观的一面。

王加芳是武汉市第一医院插管抢救专班的18名队员之一。这个插管突击队,效仿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模式,将全院几乎所有年轻骨干麻醉科医生集结,排班24小时待命,负责全院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插管。

在插管过程中,患者气道直接开放,同医生口鼻相对,近距离呼吸道接触,这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最高的动作。正因此,这些专职为患者插管的麻醉科医生被媒体视为“医生敢死队”。

(本案例是2020年战斗在武汉抗击新冠一线工作者的真实案例。当SpO2下降到一定程度,将会进展成重症病例,有呼吸衰竭的风险,故血氧指标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案例背景:(教师课上介绍)

武汉市第一医院211日开始成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整栋住院部大楼都被隔离起来,一共设立了28个隔离病区。1000余张床位在几天之内就被填满,住进来的几乎全是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对于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为患者插管上呼吸机成为了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极为特殊,不仅要求更高的自身防护,也要求医生的操作非常熟练。成立“插管突击队”,麻醉科医生成为最佳人选。(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提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练就精湛的技术,真正掌握专业本领的重要性,同时前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

拓展延伸:(教师课上介绍)

发生在2019年末的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80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不畏艰险,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他频频发声,指导全国的抗击新冠肺炎(COVID-19),甚至成为全球抗击新冠传播的核心人物,值得全世界人的尊敬。钟院士不仅代表着学术和专业上的卓越,也代表着奉献和正直,这在我们共同努力应对今后挑战时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此次疫情还涌现出李兰娟、张宏文等一大批报效祖国的知名学者,为探索新冠防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上述知识传授,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使学生认识到面对疾病防治,任重道远,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学生活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

①布置课后作业:问题设置涵盖缺氧、水电、酸碱紊乱的病生专业知识。(通过对前后知识体系的融汇联系,提升学生将已学知识转化为认识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本章理论内容)。

②评选优秀作业:发起网络评价,班级初评,阶梯复评,全员参与。(以参与过程计入平实考核的办法,提高全员学生参与度)

③优秀作业讲评: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在线课堂”功能,由作者本人进行优秀作品展示。(通过翻转课堂,锻炼学生能力)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本教学案例是源自武汉疫情初期的真实案例,患者因为严重缺氧而急需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

血氧指标是本章的重点教学内容。在理论课教学中,讲到血氧饱和度(SpO2),联系到新冠肺炎(COVID-19)的临床分型,由普通型过度到重症的标准之一就是SpO2的值低于93%,如果病情控制不住,患者很快会发展成最致命的呼吸衰竭,如果不及时进行气管插管辅助患者呼吸,他们就会因为呼吸衰竭而亡,正因为插管操作感染风险非常高,在此次抗疫报道中,为插管组成的麻醉医生团队被媒体和公众称为“插管敢死队”,他们精湛的技术及忘我的奉献精神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实践技术能力的学习作风,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等能力,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要拥有承担起保卫国家医疗事业安全的崇高精神境界。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