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案例如下:(教师课前将病例导入线上教学平台) “插管敢死队”这个词有点太悲壮了,如果用一个词形容我们现在的工作,我会用——刀尖上的舞者”,2020年2月25日中午,武汉市第一医院年轻的麻醉科医生王加芳对南都记者说,他想给大众展现这份工作更为乐观的一面。 王加芳是武汉市第一医院插管抢救专班的18名队员之一。这个插管突击队,效仿同济医院光谷院区的模式,将全院几乎所有年轻骨干麻醉科医生集结,排班24小时待命,负责全院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插管。 在插管过程中,患者气道直接开放,同医生口鼻相对,近距离呼吸道接触,这是在新冠肺炎治疗中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最高的动作。正因此,这些专职为患者插管的麻醉科医生被媒体视为“医生敢死队”。 
(本案例是2020年战斗在武汉抗击新冠一线工作者的真实案例。当SpO2下降到一定程度,将会进展成重症病例,有呼吸衰竭的风险,故血氧指标是本章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案例背景:(教师课上介绍) 武汉市第一医院2月11日开始成为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整栋住院部大楼都被隔离起来,一共设立了28个隔离病区。1000余张床位在几天之内就被填满,住进来的几乎全是重症、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对于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为患者插管上呼吸机成为了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这项工作极为特殊,不仅要求更高的自身防护,也要求医生的操作非常熟练。成立“插管突击队”,麻醉科医生成为最佳人选。(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提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练就精湛的技术,真正掌握专业本领的重要性,同时前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是医学生学习的榜样。) 拓展延伸:(教师课上介绍) 发生在2019年末的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80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不畏艰险,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他频频发声,指导全国的抗击新冠肺炎(COVID-19),甚至成为全球抗击新冠传播的核心人物,值得全世界人的尊敬。钟院士不仅代表着学术和专业上的卓越,也代表着奉献和正直,这在我们共同努力应对今后挑战时是至关重要的。当然,此次疫情还涌现出李兰娟、张宏文等一大批报效祖国的知名学者,为探索新冠防治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做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上述知识传授,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使学生认识到面对疾病防治,任重道远,树立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 学生活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 ①布置课后作业:问题设置涵盖缺氧、水电、酸碱紊乱的病生专业知识。(通过对前后知识体系的融汇联系,提升学生将已学知识转化为认识能力、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夯实了本章理论内容)。 ②评选优秀作业:发起网络评价,班级初评,阶梯复评,全员参与。(以参与过程计入平实考核的办法,提高全员学生参与度) ③优秀作业讲评: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在线课堂”功能,由作者本人进行优秀作品展示。(通过翻转课堂,锻炼学生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