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寻乌调查》 1930年5月,红四军攻克寻乌县城,毛泽东利用红军在安远、寻乌、平远分兵发动群众的机会,在中共寻乌县委书记古柏协助下,在寻乌开展了20多天的社会调查,对寻乌的政治区划、地理交通、商业活动、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的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尽的考察分析,这是毛泽东当时最大规模的一次调查,后来整理成《寻乌调查》,共5章39节,8万多字。《寻乌调查》是毛泽东农村调查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的调查研究思想与方法,对于新时代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调查研究要掌握方法和技巧。调查研究是一种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调查对象与样本,关系调查结论的可靠性与科学性。毛泽东之所以选择寻乌进行调查,是因为“寻乌这个县,介在闽粤赣三省的交界,明了了这个县的情况,三省交界各县的情况大概相差不远”。调查开始之前,毛泽东在对寻乌基本情况进行摸底了解的基础上,亲自准备和拟定调查纲目,既有大纲,也有细目。共列出5个大目,每个大目之下又列出几个至十几个细目,在细目之下再列出作讨论式调查的具体问题。比如在细目“寻乌城”之下就列出多达25个具体问题。 1941年9月,毛泽东在《关于农村调查》一文中写道:“到井冈山之后,我作了寻乌调查,才弄清了富农与地主的问题,提出解决富农问题的办法,不仅要抽多补少,而且要抽肥补瘦,这样才能使富农、中农、贫农、雇农都过活下去。”特别是通过寻乌调查,毛泽东深化了对调查研究的认识。根据寻乌调查以及多年调查研究的感受和经验,毛泽东写下了《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章,首次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同时,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阐释了调查的技术与方法,包括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调查会到些什么人、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要定调查纲目、要亲身出马、要深入、要自己做记录,这些都是毛泽东在寻乌调查过程中的具体做法,是自身调查经验的总结升华,为此后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提供了基本规范和遵循。 提问:为什么要进行社会调查? 通过调查,毛泽东更深入地了解了当时中国农村和城镇的情况,为解决革命斗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并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我们要深刻领会“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毛泽东思想的内涵;深刻领会中国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国情开辟出的一条正确的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深刻领会唯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