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22

作者: 时间:2023-02-22 点击数:

课程名称

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

授课学院

护理学院

授课对象

护理专业2020级学生

授课教师

刘淑梅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必修考查课

学时

30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礼仪概述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礼仪的实质与内涵

熟悉:熟悉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熟悉礼仪的作用与原则

应用:运用礼的实质规范生活行为,指导为人处世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通过挖掘礼的实质和内涵在于敬、在于仁、在于忠信,引导学生将礼的修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由礼的起源延伸到《周礼》到四书五经,引导学生继承弘扬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的精神内涵,树立文化自信。

3.通过礼仪的形象塑造作用,培养学生由“小我”到“大我”的集体意识和家国情怀,强化新时代青年社会责任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引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小组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

思政元素

1.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和哲学精神:仁、义、礼、仪、智、信。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1、礼仪的实质和内涵

①通过引文教学法,引入《论语》 中“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礼记·礼器》“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荀子·礼论》中“礼者,养也,礼者,敬人也”的名句,阐述礼的实质在于敬,在于仁,在于忠信。②通过案例教学法应用共和国勋章和人民英雄勋章获得者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的英雄事迹,诠释对国家人民敬、忠、仁爱情怀。③体验式式教学法通过共和国勋章颁奖现场的视频、迎接抗疫英雄返程的仪式视频、天安门广场升国旗的视频,使学生体验内心庄重,恭敬的感受,使学生明白外在的形式生发于内心的情感。

2、礼仪的起源与发展

①启发式教学法由礼起源于原始社会和礼在各个阶段的发展变迁,社会作用,体现出中国礼文化的源远流长,引导学生继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②提问式教学法讲授礼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及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延伸“仁义礼智信”修养对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礼仪的作用

提问式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生活中哪些方面体现礼的社会规范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感受因敬的修养而约束言行,减少冲突,遵守规则的作用。②提问式和案例教学礼仪的塑造形象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由个人形象塑造——班级形象塑造——专业形象塑造——学校形象塑造——地区形象塑造——国家形象塑造过程,引导学生树立由“小我”思维到“大我”的情怀和责任感。

 

1.86名学生中72人为对口升学生源,基础过于薄弱,学习习惯较差,制约课堂互动效果。

2.学生对礼仪起源与发展中涉及的历史知识知之甚少,讲解过程互动受限,用时延长。

3.恰当应用视频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兴趣,增加内心体验感。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