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导入案例:(5mim) 张女士,69岁,四年前无明显诱因间出现记忆减退,做事丢东忘西,能从事一般家务,三年前明显言语逐渐减少,有时不认识物品,不认家人,不能从事家务劳作,一年前出现大小便失禁,生活需要家人协助料理,半年前开始间断骂人,失眠。遇到这样的病人,作为医学生,我们该如何对待呢?引导并答复学生,首先我们对病人不离不弃,不能歧视病人,其次要给予关爱之心,尊重之心。第三、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服务,使其早日摆脱痛苦,我们必须学好理论知识。 二、新课讲解(35min) 脑变性病所致精神障碍-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AD)定义: 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是痴呆综合征。本病起病徐缓,病程呈进行性发展,病因迄今不明,占老年痴呆病人的首位。病程一般为2~12年,最终死于躯体合并症 AD三个阶段的表现
第一阶段(病期1~3年) |
记忆力 视空间技能 言语 人格 |
学会新知识有障碍 图形定向障碍,结构区分障碍 叙述一类名词能力差,命名不能 情感平淡,偶然易激惹或悲伤 |
第二阶段(病期2~10年) |
记忆力 视空间技能 言语 计算力 运用能力 人格 运动系统 EEG CT |
近期和远期记忆力明显损害 空间定向障碍 流利型失语 失算 观念运动性失用 漠不关心,淡漠 不安,刻板动作 背景脑电图为慢节律 正常或脑室扩大和脑沟变宽 |
第三阶段(8~12年) |
智能 运动 括约肌控制 EEG CT |
严重衰退 四肢强直 尿、便失禁 弥漫性慢波 脑室扩大和脑沟变宽 |
(观看症状视频)电视剧《都挺好》片段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给家庭带来的负担,和产生的社会问题。 融入思政元素:预计2022年中国将进入老龄社会,2050年老年人口将近5亿,独居空巢老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人口老龄化将是21世纪中国的新国情。如何提高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尊严、权利,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人口老龄化的本质问题是文化问题,因此要把弘扬孝亲敬老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征的老龄文化。培育学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优良的首先品质。 (四)护理评估 生理功能 (1)一般状况 (2)意识状况 (3)原发疾病情况 (4)神经系统症状 (5)自理能力 精神症状 (1)感知觉障碍 (2)注意障碍 (3)记忆障碍 (4)神经系统症状 (5)智能障碍 (6)思维障碍 (五)护理问题 (1)意识障碍 (2)走失的危险 (3)睡眠 (4)生活自理能力 (5)营养失调 (6)排便 (六)护理措施 1.生理功能方面 2.精神症状针对性护理 3.对症护理 4.社会功能方面 5.健康教育 融入思政元素:真正意义上的“孝”是以“敬”为前提的,对内心的“敬”最好的表达就是“顺”,即“孝顺”、“孝敬”。孔子曰:“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养父母,没有一定的形式,但皆要出自敬爱之心。 引导学生讨论并答复:如何对待患病老人?对待老人就像对待孩子一样。每天分配出时间陪伴老人,帮老人洗手、洗脸、洗脚、洗衣服,将老人这一辈子的照片制成影集,每天翻阅给老人讲,让老人回忆年轻时候的故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去,每一个人也都有患痴呆的可能,我们今天做的,就是儿孙们明天的榜样! (七)护理评价 1.病人生命体征和意识是否稳定。 2.病人的精神症状是否得到控制或者缓解。 3.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三、教学延伸 ICD- 10中AD的诊断要点:1.存在痴呆2.潜隐起病,缓慢衰退3.无临床证据或特殊检查结果,能够提示精神障碍,有其他可引起痴呆的全身疾病或脑部疾病所致,4.缺乏突然卒中样发作,在疾病早期无局限性神经系统损害的体征。 融入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有意识涉猎科学研究进展,并尝试用相关学科方法解决问题,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分析整理归纳的能力。 四、总结及课后练习题(5m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