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15

作者: 时间:2023-02-02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基础护理学

授课学院

护理学院

授课对象

19级护理本科生

授课教师

张凯

职  称

讲师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76

授课章节

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

运用:临终患者心理的特点,提升学生对临终患者临终护理服务的质量和能力,提升对临终护理的正确认知。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学习临终护理概念和理念后、尸体护理之前的一次联系临床较为密切的内容。通过结合动态视频和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临终护理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是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心理护理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在今后的职业道路上更好的履行护士使命。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次课程以“临终病人的悲伤与幸福”作为导入,使用纪录片《失控的生命》片段展开这一话题,介绍了临终患者的生存现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持与学生进行互动,注重动态效果对人精神的作用,以便于吸引学生有效参与到在线课堂中来。

思政元素

以人为本,权利平等,热爱岗位,推己及人

具体教学案例

1.导入

以临终病人的悲伤与幸福为开场白,引导学生思考:该如何针对临终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从而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到今天要学习的临终患者的心理评估及护理。旨在通过科学严谨的讲授,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临终患者的心理状态,激发学生的爱伤观念和急切的思考如何进行护理的学习动机。

2.知识点讲解

患者从获知病情到整个临终阶段的心理反应过程的五个阶段(Kubler. Ross):简述五个分期(否认期、愤怒期、忧郁期、协商期、接受期),以及在临床的具体工作中具体发生和发展的顺序,让学生充分理解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评估临终患者心理变化的复杂性。

针对于五个分期,逐个进行举例、解析,同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患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护理措施。

3.分析、解决问题

从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矛盾出发,讲授并启发学生如何进行相应的护理,着重强调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重要意义。

4.知识点拓展

通过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联系临终患者的理念,引导学生思考理论该如何付诸实践,如何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5.复习总结及课后作业

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将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在本节课内容的基础之上自行的预习下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点。

通过合理安排授课内容,学生在学习临终关怀相关课程和知识的过程中,受益较多,学生对课程满意程度较高,经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发现临终关怀课程有助于护理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死亡观,培养了其尊重生命的态度,提高事业心和执业责任感。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