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430

作者: 时间:2023-10-24 点击数:

课程名称

有机化学

授课学院

药学院

授课对象

2020级临床、预防、食品

授课教师

李春彦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必修考察

学时

2

授课章节

氨基酸和蛋白质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蛋白质及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各类常见反应,了解蛋白质的应用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将教学内容和老一辈科学工作者相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蛋白质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和多媒体

思政元素

学习老一辈科研工作者认真学习和为国家做科研精神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涉及自由基和生物蛋白。

上世纪60,,7年代,国家需要发展抗疟疾的有效药物,以往氯喹类药物效果不好,这是个世界性难题,屠呦呦及其团队从本草和民间的“绞汁”服用的说法中得到启发,阅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时,屠呦呦被灵感击中——那本古方上说:“青蒿一握 ,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然而,真实的实验却是繁复而冗杂的。考虑到有效成分可能在亲脂部分,于是改用乙醚提取,这样动物效价才有了显著提高,使青蒿的动物效价由 30%~40% 提高到 95% 以上 。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青蒿素其它作用也越来越多被发现和应用研究,如抗肿瘤、治疗肺动脉高压、抗糖尿病

青蒿素结构中过氧键具有氧化性,是抗疟的必需基团。作用机理是青蒿素在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团与虐原蛋白结合,改变疟原虫的细胞膜结构。自由基团与疟原蛋白结合之后会使线粒体的双层膜胀裂,最终脱落,导致疟原虫的细胞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同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青蒿素作用后。疟原虫对异亮氨酸的吸收减少,导致虫体蛋白的合成受阻。

屠呦呦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她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诺贝尔奖和拉斯克奖获得者

有机化学反应三种常见的反应中有自由基反应,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机制是自由基和蛋白质的作用改变疟原虫的细胞膜结构,从而影响其繁殖,从而起到药物的治疗效果。教学中回顾有机反应的特点,特别是自由基反应的活性,其在人体内的作用,与医药相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反应机制,对有机结构的重要性有了更充分的理解。同时以屠呦呦为代表的科学工作者的认真学习,努力工作,为国家长时间工作的科学精神应给我们师生树立了榜样,让学生学习其科研方法和国家情怀。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