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424

作者: 时间:2023-10-10 点击数:

课程名称

药物合成反应

授课学院

药学院

授课对象

2018级制药工程专业

授课教师

王鑫

职  称

讲师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

学时

98

授课章节

还原反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还原反应的方法、原理及典型的人名反应。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药物合成反应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有机合成药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药物合成的反应机理,反应物的结构、反应条件与反应方向以及反应产物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的桥梁课程。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与理论知识相融合

思政元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黄鸣龙,1898年7月3日生于江苏省扬州市,1924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他毕生致力于有机化学的研究,特别是甾体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为我国有机化学的发展和甾体药物工业的建立以及科技人才的培养作出了突出贡献。

20世纪20年代,已在德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他,满怀科学救国的壮志,返回祖国,帮助二哥办医学杂志,宣传新医新药,在母校浙江医药专门学校药科教课。可是,旧社会的现实使他感到痛心,社会秩序混乱,人民生活贫困。他受邀参加中央卫生实验处的工作,发现市场上伪药充斥,只谋私利的药商对人民的健康毫不负责。治疗疟疾的金鸡纳霜(奎宁)片竟不含丝毫金鸡纳霜。目击这种不正之风,他要求严格检查药物成份,由于有的官员本人就是奸商的同伙,他的建议未被采纳。他深感无奈,1934年再去国外做研究工作。

1940~1943年,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他离开伦敦生物研究院,再次奔回祖国,任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昆明)研究员。他看到几乎所有的大学教授和研究员都是衣衫褴褛,有些教授为生活所迫,四处兼课,却出不起租车钱。他在西南联合大学兼课,生活同样非常艰苦。他工作的研究所,非但化学药品欠缺,连试剂质量都发生问题。为此他不得不第三次漂洋过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当时黄鸣龙正在美国,从不断寄来的家书中,他呼吸到祖国的清新气息并受到了鼓舞。他贪婪地阅读来自祖国的画报、杂志。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一向埋头科研、自诩“不问政治”的他,订了两种报纸,墙上还贴起了大幅地图。他的小女儿回忆当时的情景说,“抗美援朝成了父亲的特殊科研项目,也成了全家议论的主题。他常常站在地图面前给家里人讲解战局的发展。他常对我们说‘一个人不能为科学而科学,应该为人民为祖国作出贡献’”。他的言行给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很深。

在垂暮之年迎来祖国的新生,黄鸣龙无限激动,他冲破美国政府的重重阻挠,趁应邀去德国讲学和做研究工作之机,摆脱跟踪,绕道欧洲辗转回国。

1952年,黄鸣龙返回祖国。船抵香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己经派人在那儿等待。回到上海,他应邀担任解放军医学科学院化学系主任,随后又任职中国科学院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在一封给海外友人的信中写道:

我庆幸这次回到祖国获得了新生,我觉得自己年轻多了。我以一个儿子对母亲那样的忠诚、热情,竭尽我的努力……如果你也能和我一起在祖国的原野上一同耕耘多么快乐!我尊敬的教授,回来吧!我举起双手迎接你的归来!

在他的鼓励下,当时一些医学家、化学家先后从国外回来了。他的儿子、女儿完成学业以后,也相继归国,投入祖国建设中。

黄鸣龙一生为科学。他所从事或领导的科研工作,大都居于当时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行列,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重视。国际最有权威的有机化学杂志《四面体》曾聘请他为荣誉顾问编委,这个杂志的两位主编都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新中国成立后,他把全部精力献身给祖国的科学事业。他重视自己的专业和科研工作与实际需要的结合,他说:“一方面,科学院应该做基础性的科研工作,我们不应目光短浅,忽视暂时应用价值尚不显著的学术性研究。但另一方面,对于国家急需的建设项目,我们应根据自己所长协助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1952年黄鸣龙回国后的工作目标,主要是发展有疗效的甾体化合物的工业生产。当时,甾体激素药物工业已在世界上兴起,而我国却是一项空白。为了创立我国甾体激素药物工业,他带领一部分青年科技人员,开展了甾体植物的资源调查和甾体激素的合成研究。

通过黄鸣龙这一案例引入,说明中国的化学家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具有坚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选择,作为一名学生应以中国的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为学习目标,以知识武装头脑,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药物合成反应为制药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以有机合成药物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药物合成的反应机理,反应物的结构、反应条件与反应方向以及反应产物之间的关系,是连接有机化学及药物化学的桥梁课程。如何正确理解桥梁课程的地位、充分发挥其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成为教学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思政元素有效的融入到教学当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好的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科研中,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