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一、具体内容: 1、抗精神性疾病——氯丙嗪,用“瞎猫碰上死耗子”来形容它用来治疗精神病的历程也不为过。追本溯源,它是从吩噻嗪一类的物质衍生出来的。但早在1883年,这类物质衍生物就已经合成出来。由于其中含有能杀害虫子的化学物质就直接被人们用作是驱虫剂、杀虫药等。 直到30年代,人们发现这类物质的衍生物之一异丙嗪有一定镇静作用的。 于是,一位法国医生皮奈尔·胡格奈特(Pierre Huguenard)就尝试对它作一些处理之,在保证病人的安全下,将它用来强化麻醉剂,并取得了成功。这一尝试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这类物质的强烈兴趣。它里面的物质是否能在没有麻醉的状态也让人镇静下来呢?顺着这一思路,另一名外科医生亨利·拉伯德发现这种化合物能使人基础代谢下降,组织耗氧量降低,器官活动减少等。 而它在合适物理环境下,可以引起“人工冬眠”来稳定中枢神经系统,真的让人镇静下来了。 通过讲解氯丙嗪的发展史,加强学生学习兴趣,深刻体会药物分析是一门应用技术科学,培养学生科研能力,一丝不苟对待科学的持之以恒的精神。 2、停止服用任何本类药物进行“治疗”的后几年,作为一个有过精神类药物服用史的人,会产生些许顾虑。如简历上(或其他填表)会有“药物服用史”一栏,即使不填,自己会有一个不舒服的心理感觉,部分人们听到精神类药物就会想到——精神病,也会担心在工作方面被人怀疑和误解。妥瑞氏症在医学上属于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精神病。从科学的角度体会患者的痛苦。教育学生平等对待病人及家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深入感悟职业道德素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是指将坚持立德树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相互支撑,形成协同效应,合力育人。 三、信息化手段 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宣传视频相结合。 四、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 药物分析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利于采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结合课程内容和事例,引导学生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与结果,如实地完成药品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在选择检测药物的方法时,也需遵循《中国药典》和其他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要求科学地开展药物分析检验实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