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422

作者: 时间:2023-10-10 点击数:

课程名称

药物分析

授课学院

药学院

授课对象

18级药学、制药、药剂

授课教师

李文超

职  称

讲师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十四章  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 第一节 维生素A的分析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是在化学、生物学和药学基础上开设的。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强烈的药品质量全面控制的观念,使学生掌握药物分析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从而能够胜任药品研究、生产、供应、临床使用及监督管理过程中的分析检验工作,并具备创新研究和解决药品质量问题的思维和能力。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在药物分析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应紧密结合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本课程蕴藏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教育功能,实现立德与树人、育人与育才的有机结合。

教学方法与手段

药物分析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实验、考试等。其中课堂讲授是通过教师对指定教材的大部分章节的讲解,结合多媒体课件及启发式教学法的应用,达到学生能掌握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的目的。实验课是将学到的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建立正确的逻辑思维,使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高层次实用型药学人才的目的。

思政元素

教学内容与强化理想信念相结合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一、具体内容:

1、屠呦呦等人为了验证青蒿素对人体疟疾的疗效,勇敢地在自己身上首先进行试验,

体现出艰苦奋斗、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要鼓励学生继承科学家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和爱国之心,增强学生的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祖国的文化传承和科技发展努力学习、拼搏奋进。

2、药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奠定在职业道德的基础之上,“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一旦相脱离,将对社会造成严重的危害。近年来,在我国发生“齐二药”“毒胶囊”“假疫苗”等危害人民健康与生命的药害事件,其背后是个别制药企业和不法商家为追逐个人利益而以身试法,损害人民健康,走向犯罪。因此,我们可以借助这些药害事件典型案例,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意识、价值观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深刻反思假药所造成的严重危害,深入感悟职业道德素养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是指将坚持立德树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相互支撑,形成协同效应,合力育人。

三、信息化手段

多媒体课件与教学宣传视频相结合。

四、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

药物分析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利于采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结合课程内容和事例,引导学生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与结果,如实地完成药品检验报告和原始记录,在选择检测药物的方法时,也需遵循国家药品质量标准,按照药品质量标准要求科学地开展药物分析检验实验。

作为一门方法学科,它是发展着、前进着的,新方法新技术如何运用于药品的检验分析,我们要讲解,但是也不能忽略传统和发展的过程,如中药制剂分析一章,离不开传统中医药理论文化的灌输。首先要讲传统的传承。另外,目前的中药分析方法中存在的尚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要用发展的思维去审视和思考。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