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402

作者: 时间:2023-08-22 点击数:

课程名称

药物毒理学

授课学院

药学院

授课对象

药学、药剂专业

授课教师

林峰

职  称

讲师

课程性质

必修考察

学时

30

授课章节

第6章 药物对呼吸系统的毒性作用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1.呼吸系统的形态学与生理功能基础

2.药物造成呼吸系统损伤的类型

3.药物对呼吸系统损伤的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医德教育、生命教育与法制教育的基础上,从培养科学精神、学会科学看待问题的角度进行课程思政辩证探讨。

教学方法与手段

案例法、讨论法、引导法结合讲授法与多媒体教学

思政元素

以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医疗知识爆炸,医疗科技攻关,医疗行为更新。

具体教学案例

案例描述

2020年初,疫情突如其来,新冠病毒肺炎狙击战全面打响。对于当前大学生来说,这注定是终生难忘的一次人生大课。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一、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科学家夜以继日进行科技攻关

战胜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科研工作者参与疫情防控,特别是药物、疫苗等方面的科研攻关。药物毒理学研究是新药研究与开发的重要环节,在药物临床前研究与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全国优秀的科研团队,利用计算机模拟筛选、体外酶活性测试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筛选,遴选出候选药物,在普通冠状病毒感染的细胞水平上进行初筛,之后选定目标药物在体内开展新型冠状病毒的活性实验。在多轮筛选的基础上,科研攻关组聚焦到少数几个药品:磷酸氯喳、伦地西韦、法匹拉韦等药物。对于日常教学中接触药物研发较少的同学们来说,这不仅是比较珍贵的学习材料,也是感受科技工作者在面对疫情和困难时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珍贵素材。同时,通过深入学习药物毒理学关于新药研发相关知识内容,可以理解药物从细胞到临床,中间还有很大的鸿沟,相当一部分药物终究要被淘汰。也正是这个原因,对于媒体大量新药、神药的报道应保持辩证思维,不能盲听盲从。

二、借新冠病毒诊疗方案科学看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短短两个月时间,新冠病毒诊疗方案已更新至第七版,每一版本均做相应调整。从治疗药物来看,早期版本可试用干扰素、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后续随版本不断更新依次增加危重患者可给予血必净、或可加用利巴韦林,并提出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和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再至增加磷酸氯喳和阿比洛尔两药,利巴韦林在用药上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同时中医药治疗方剂也在不断调整。通过解读诊疗方案药物治疗部分内容,引导学生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及诊疗经验的不断丰富,治疗药物的功效及不良反应都在不断被认识,尤其是一些老药新用的情况,需要用发展与联系的科学观点开待事物的发展变化。

三、共克时艰,渲染爱国情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这一非常事件蕴含着特别的教育意义,战疫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另类契机。战疫悲壮地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对灾难的抗争,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展现了国人的家国情怀。“爱国”激发了攻克时艰,战胜灾疫的精神能量,成为引领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看过往,抗击非典和汶川抗震救灾等积淀的爱国情感,成了此次战疫的力量来源;看抗疫现场,感人至深的爱国主义情怀正在生动演绎;应着重强调爱国主义教育,讲好当下战疫中的爱国主义故事。

一、结合社会热点学习通线上发布的“主题讨论”,目的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因此没有标准答案,因此,讨论内容过于宽泛,且教师难以做到一一回复,今后应尽量联合其他专业教师联合讨论,争取做到及时、认真回复、批阅、点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免反馈不及时,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讨论中对于学生发布的过激或错误观点、言论,教师不能视而不见,尽量单独沟通了解情况,寻找价值观出现偏差,纠正精神方向。整个过程同时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

二、课程思政效果缺乏一个量化而明确的考核指标。药物毒理学的考核评价形成过程中,学生的每一项得分都有依据支持,在没有教学管理文件更新的情况下,专业课教师并不会设置学生思政水平考核项,只能在平时成绩和课堂表现中,依据自己的判断调节分数。而此部分分数占比较低,不足以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如何对学生课程学习中的德育成长进行量化考核,需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