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述杂化轨道理论时,引入如下案例: 美国化学家鲍林于1954年因对化学键本质和复杂分子结构理论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因在推动核大国缔结禁止核试验条约方面的杰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鲍林对于科学和人类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相反,德国化学家哈伯因为攻克氨的合成这一世界难题,将无数人从饥饿的死亡线上拯救出来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但是,哈伯在一战中担任化学兵工厂厂长时负责研制、生产氯气、芥子气等毒气并用于战争,遭到了英、美、中、法等国科学家的谴责,被称为丧心病狂的毒气弹魔鬼。 1、引导正确的价值取向 哈伯作为第一个从空气中制造出氨的科学家,使人类摆脱了依靠天然氮肥的被动局面,加速了世界农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丰收和喜悦,但他发明化学武器应用于战争,虽然按照他自己的说法,这是“为了尽早结束战争”,但哈伯的这一行径给人类带来了灾难、痛苦和死亡。通过此案例启发学生从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引导正确的道德取向 哈伯将化学武器应用于人类战争中,造成近一百万人伤亡的人道主义危害,是极其不道德的。由于化学武器的攻击不具有选择性,无法区分是军人还是平民,而且杀伤方式非常残忍,给被害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不符合人类的道德观念。 3、对比科学家的真实事例,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从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一个人、一个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观的引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