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98

作者: 时间:2023-08-16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基础化学

授课学院

药学院

授课对象

20级临床和预防专业

授课教师

徐红纳

职  称

讲师

课程性质

必修考查

学时

52

授课章节

实验  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测定醋酸电离常数原理、方法;

2.锻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独立完成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研究兴趣。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讲述,培养学生良好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案例引入

2.课堂教学

3.思维启发

4.课后交流,采用学习通,线下答疑等形式

思政元素

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

具体教学案例

在讲化学反应机理的时候,引入如下案例:

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1949年后,这个公司开始生产氯乙烯(C2H5Cl),年产量不断提高,1956年超过6000吨。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1、培养学生绿色化学观念

结合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告诫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物,不得随意向下水道倾倒,不得随手乱丢。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实验可以采用微型化实验,一些化合物制备实验要考虑原子经济性的绿色化学观念。

2、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通过设计案例,实现参与式、问题导向型的教学,分析污染产生的原因及治理的策略,启发学生思考背后相关的化学知识点,引导并启发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一、基础化学课程思政暂未没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课程思政元素时要把握住“度”,要明确每一章节的难点与重点内容,做到授课时取舍得当,防止过犹不及或弄巧成拙。授课过程注重与多元化教学模式及多媒体、学习通等教学方式相结合,以求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基础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何将课程思政的理念逐步融入到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对于一个化学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科室的化学思政教学教什么、怎么教仍然处于不断的摸索阶段,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体系。

二、自身的课程思政能力有待提升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因此,“全面的化学教学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戴安邦)”。教师应依据无机化学课程特点,深入挖掘无机化学课程内容的思想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结合国家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文化自信等重大时政事件,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实例,使得课程思政元素与课堂知识点巧妙结合,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从而达到“立德树人”之目的。

但目前,作为专业课教师,本人离课程思政要求还有一些差距,具体表现在:专业视野不够广,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课程思政经验不足,创新的教学手段不多等。应当抓紧时间,通过讲座、课程思政讨论等形式向思政课教师,请教、学习。将思政与专业课知识融会贯通,无缝对接理论课教学,并将课程思政贯穿无机化学教学全程,高质量的完成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