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364

作者: 时间:2023-05-30 点击数:

课程名称

仓储管理

授课学院

卫生管理学院

授课对象

2018物流

授课教师

常金良 

职  称

教授 

课程性质

考试

学时

54

授课章节

第一章 仓储活动的发展历史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学习对我国仓储活动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使学生产生对中国悠久文化的认知,产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 

思政元素

爱国主义、家国情怀、文化自信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仓储活动的产生自人类社会出现剩余产品以后,就有了储存。中国古代就有“积谷防饥”的警世名言 。原始社会未期,当获得的食物能够自给自足时,就把多余的产品储存起来,同时产生了专门储存产品的场所和条件,于是“窑穴”就出现了,是我国发现最早的仓库雏形,在西安半坡村的仰韶遗址发现的。在我国西汉时期建立的“常平仓”,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经营的仓库,在古代仓储的应用我国是领先于世界的。

在讲授我国仓储活动发展历史时,以介绍我国早期西安半坡村的仰韶遗址作为导入介绍我国古代人类对于仓库的早期运用,我国人民早在古代已经开始利用智慧来提高劳动生产技能,以此来改善自己的物质条件及生活环境。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利用自己的智慧和聪明才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不仅使人类能够立足于自然界之中,而且有所发展,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再通过讲解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东汉时张衡研究的地动仪,通过这些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对中国历史有一个较为详细的了解,对中国历史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消除学生心中崇洋媚外的思想,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和家国情怀,彰显我国灿烂的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灌输国家发展理念,培养学生开放的意识和国际视野。使学生在掌握仓储与仓库概念的同时,了解我国的历史与文化,与古代中国人的智慧,从而提高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等内容贯穿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怀,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教学设计方面,通过融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案例达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通过QQ群、微信、云班课、学习通等学习平台,使学生阅读和学习各种网络资源,运用新媒体技术使教学活起来,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在讲授时老师还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历史中光辉灿烂的文明,让学生从中产生民族自豪感,内心产生爱国热情,为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而骄傲。

通过以上的讲解,逐渐引入思政,让学生对我国仓储发展的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对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知而折服,从而产生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激发学生产生对祖国的爱国热情、家国情怀,使学生产生为国奋斗的精神动力。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我国仓储发展历史方面的案例教学的实践性强,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且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在案例中往往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可以乘势开展思政教育,使学生产生爱国热情、家国情怀,产生民族自豪感,对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案例教学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达到在提升学生思政软实力的同时也提高理论知识的吸收率的目的。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