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65

作者: 时间:2022-10-11 点击数:

课程名称

人格心理学

授课学院

公卫学院

授课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

授课教师

耿艳萌

职  称

讲 师

课程性质

必修考试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二章 认识人格的途径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人格理论的性质;熟悉人格理论的价值;了解人格理论中有争议的问题。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精神,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 讲授法、启发法、谈论法、课堂讨论法 案例分析法

思政元素

作为医学后辈,要更加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具体教学案例

案列内容:

本章内容:

一、人格理论的性质

人格理论是人格心理学家用来描述或解释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一套假设性系统或参考框架。内隐人格理论:内隐人格理论不是心理学家的人格理论,而是普通人对人的基本特性(human attribute,如智力、品德和人格特征等)持有的基本认知图式或朴素理论。内隐人格理论决定了个体对其他人基本特性的认识,所以理所当然的,内隐人格理论从一开始就影响了个体与其他人的交往,这种影响贯穿个体与他人交往过程的始终,也贯穿人际交往中的个体自身发展过程的始终。

二、人格理论的价值

1、有助于人们的沟通

2、其为我们了解人的行为提供了解释框架

3、人格理论为我们扩展了知识

三、人格理论中有争议的问题

(一)如何看待人性

(二)行为由内部决定还是由外部决定

(三)人格的整体性和自我概念

(四)如何看待潜意识

(五)时间对行为的影响

思政融入内容:人格心理学课程现在仍然讲述的国外心理学家的人格心理理论,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国人格心理学家的理论会撰写于本书之中。目前中国本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只有两位:莫言和屠呦呦。201510,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虽然如此,单就诺贝尔获奖全世界分布情况来看,我们距离美国、部分欧洲国家、还有日本这些科技强国还有很遥远的差距,所以我们作为医学界后辈们,任重而道远,要更加努力学习,实事求是,刻苦钻研,不忘初心,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心尽力。

同学们通过比较我国与美国、部分欧洲国家、还有日本这些科技强国的差距。 增强职业责任感,培养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诚实守信、开拓创新的职业品格和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爱国敬业精神,自觉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断追求国家的富强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