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62

作者: 时间:2022-10-05 点击数:

课程名称

管理心理学

授课学院

公卫学院

授课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

授课教师

李春梅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时

54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心理学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1.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

2.熟悉管理心理秀尔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了解管理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

2.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国梦奋斗终生的信念与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3.帮助学生树立责任心。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小组谈论

思政元素

培养个人责任感、使命感,使学生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第一章 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心理学

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目标在于推动课堂教学目标的变 ,即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知识、能力与素养全面培育转变,实现知识导向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助力“三全育人”目标的实现。在价值引领方面,就是要增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具体到《管理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要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除了向学生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企业管理实践和优秀企业家管理思想之外,还需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挖掘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让学生从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历史实践中,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管理规律,引导学生遵循正确的价值取向,以所学的管理心理学理论知识来客观审视社会热点、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学生树立为中国梦奋斗终生的信念与信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在讲解“管理学的职能及其内在联系 ”知识点时,我们引导学生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管理职能出发理解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并要求学生论述中国企业应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讲解“组织职能”理论时,我们以“中国共产党为何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发展中国”,以及“中国共产党的三湾改编”等伟大历史实践来阐述组织设计 、组织目标管理 、组织的使命与愿景 、组织变革等重要知识点。

在讲解“领导职能”理论时,我们以习近平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一重要讲话揭示领导者应该具有的独特领导特质和领导行为,从而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总体来看,在《管理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过程中,从党史 、新中国史这些思政元素中挖掘管理心理学理论知识点并将两者有机融合,真正地实现了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

思政内容: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让学生在研读、感悟这些思政元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形成更为全面的综合素质以及更为深厚的文化底蕴,最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1.遵循课程思政精神与要求,构建专业课程思政教研体系

教师要从专业课程大纲、课程教案、讲义、教学 PPT、课程作业等方面适当加入思政元素,构建充分彰显中国智慧、体现 价值引领的“专业课程思政教研体系”,实现专业课程思政的创造性转化。

2.注重课程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的适配性。

在推进专业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专业教师要充分把握“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点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避免出现思政元素的讲解过于思政化而偏离了最初确定的课程教学目标。

3.课程思政的中心在于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的效果如何,最终还是以学生的获得感作为检验标准。为此,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教师有必要自觉地树立起德育意识,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切实推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从“以教为主”“课堂为主”和“以结果评价为主”向“以学为主”“课内外结合”“结果与过程评价结合”转变,实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学、寓学于练,让学生有动力去主动学、认真学、积极学,从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