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59

作者: 时间:2022-09-27 点击数:

课程名称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授课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授课对象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

授课教师

牛莹莹

职  称

讲 师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时

46

授课章节

第一章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绪论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职业病和工作有关疾病的概念,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和分类;熟悉法定职业病的诊断与管理;了解职业卫生服务与健康监护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使大学生更好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感悟“生命-责任-担当”的意义,切实感受到医生的严谨认真、正直公平对患者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职业使命感,提高学生对患者人群人文关怀的素养,培养医学生服务于患者的意识。

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情景模拟等教学法,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手段作辅助课堂教学,课下采取在线辅导答疑、在线测试,线上线下相结合,使学生完全掌握本章所有知识点。

思政元素

科学、公平、公正、责任意识、为人民服务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案例概括:张海超,河南省新密市刘寨镇老寨村村民,20048月至200710月在郑州振东耐磨有限公司打工,做过杂工、破碎工,其间接触到大量粉尘。20078月开始咳嗽,当感冒久治未愈,医院做了胸片检查,发现双肺有阴影,此后,在河南省的许多大医院里,相继排除了肺癌、肺结核等可能,最终,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他前往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求诊时,振东耐磨有限公司却拒绝出具有关张海超的职业健康监控档案等相关材料,而这些材料是做职业病鉴定所必需的,缺了这些,职业病防治拒绝作诊断。为寻求真相,他只好跑到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顾医生劝阻铁心"开胸验肺",以此证明自己确实患上了"尘肺病"2009916日,张海超证实其与郑州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赔偿协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伙食补偿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次性伤残津贴及各项工伤保险待遇共计615000元。

本案例运用在讲授“职业与健康关系”环节,采用案例、讨论、启发、情景模拟等方式围绕职业病的诊断原则及鉴定管理办法开展理论教学,在教学活动中,采用四个教学环节,既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教学,又能将理论实践相结合,将复杂枯燥的诊断鉴定程序具体化,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构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

教师话题导入(5min):由职业病的定义、特征及分类引出问题:如何对职业病进行诊断?教师简要介绍案例,采用讲授、图片演示、播放对此事件报道的视频.

展开讨论(5min):学生讨论此案例的职业病诊断中存在的不当之处,教师正向引导讨论方向,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理论教学(5min):根据案例中涉及到职业病诊断内容,教师对职业病的诊断原则及鉴定管理进行讲解分析,强调职业病的诊断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科学性,培养学生甘于奉献,敢于担当的使命感和职业责任心。

情景模拟(5min):学生对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进行诊断过程的情景模拟,强化知识点的掌握,教师了解教学效果和目标的实现程度。

在引导学生讨论和理论教学环节,加入思政内容,让学生深刻感悟“生命-责任-担当”的意义,强调职业病的诊断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科学性,直接关系到职工的健康、企业责任和国家的劳动保护政策的贯彻执行,在诊断职业病时应慎重进行,要全面、综合、科学的分析,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出切合实际的诊断。强化学生的职业使命感,提高学生对患者人群人文关怀的素养,培养医学生服务于患者的意识。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本案例围绕职业病的诊断原则及鉴定管理办法,采用案例、讨论、启发、情景模拟等方式开展理论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在教学各环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正确的价值观等内涵隐性渗透到每个教学点,寓思政教育于无形。教学活动实践证明,通过案例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和技能,又引领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岗位的性质及肩上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法制思维意识,在以后工作中进行职业病诊断和鉴定时应当严格遵循“科学、公平、公正、及时和便民”的原则,用国家的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达到了思政教育教学目标。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优化课程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课堂教学效果。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