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44

作者: 时间:2022-09-01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医学行为学

授课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授课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

授课教师

张殿君 

职 称

教授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学时

54

授课章节

第八章 医疗行为 第二节 医患关系 

专业知识

教学目标

1.掌握医患关系的概念。

2.熟悉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3.了解医患关系的现状。

课程思政

教学目标

1.加强健康的医疗行为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强调服务人员身心健康的重要性,注重健康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养成;

3.正确认识医患关系,培养学生健康行为,更好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教学方法与手段

依托本课的主要知识点,结合经典医疗案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 

思政元素

文化自信、人文精神、职业道德

真善美、团结协作、人格平等、尊重、守信

责任意识、纪律意识 

具体教学案例

一、课程知识点简介:

市场经济条件下,近几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一方面经常有病人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也多有抱怨。严重干扰正常的医疗社会关系,威胁整个社会的和谐。国家卫生部付部长坦言:“现在我国的医患关系处于极不正常的状态, 是我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时期, 在国际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的医患关系。”为处理病人投诉和医疗纠纷,卫生行政部门、医院主管部门和相关医务人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严重干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医疗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降低了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维护医患利益,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一项严峻的课题。而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医疗卫生部门,我们担负着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促进和谐社会建立和稳定的重要任务,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工作满意不满意,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体现在医患关系是否和谐上。

医患关系是指以医生为主体的人群与以病人为中心的人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建立和形成的人际关系。

二、教学方法:结合三个真实的医疗案例

三、思政案例内容:

案例一:不该有的天价

         

       

案例二:不该有的过失

案例三:不该有的差错

日本车祸男子输错血型,201771日报道,日本山梨县甲府市一名60岁的男子于623日因车祸被送往山梨县立中央病院,并紧急输血5600c.c.。然而,院方发生了严重的医疗事故。男子是O型血型,但在输血的血液中却有840c.c.B型血,导致他在4小时后不幸死亡。

——还记得我们的医学生誓言吗?

本次案例教学,紧紧依托本节课程的知识点,谋求认知与情感的融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通过经典医疗案例,加深了对医患关系等各知识点的理解和领悟。同时,案例的讨论与分享过程,也让我们看到了学生较强的参与意识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本次案例教学,学生接纳和理解了基本的知识点,也真正意识到医疗工作者等服务工作人员应有的职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性。正如国家卫健委前部长曾说过的,当前,医患关系不良,医护人员起主要作用。本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到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心理咨询师

等都是助人的人,都服务行业,都应该遵守职业道德,恪守不可逾越的红色底线。那么该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呢?

从医护人员角度出发,既然选择了天使的行业,就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医院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务人员的自身素质。因为很多情况下,医患冲突的发生并非源于医疗事故,而是因为医生的服务态度存在问题,导致病患对医生不满,发生言语冲突,形成医疗投诉。

二是认真做好医院党建思政工作,树立党员、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贯彻落实各项政策的根本保证。医患关系是医院面临的最基本的关系,它反映的不仅仅是医务人员群体与患者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折射出整个医疗界乃至所有社会关系的缩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代表性关系。

三是严格惩处害群之马,确保医德医风建设取得实效。良好医德医风的建立不仅需要教育,需要约束,需要激励,还需要惩处。

四是加强医院的软件建设,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智力支持。

医院要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加强优质服务水平和技巧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标准与质量。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