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一、案例内容: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面波震级 里氏震级达8.0Ms、矩震级达8.3Mw的地震,此次地震严重破坏地区超过10万平方千米,其中,极重灾区共10个县(市),较重灾区共41个县(市),一般灾区共186个县(市)。截至2008年9月18日12时,5·12汶川地震共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此次地震烈度高、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受灾面积广、死伤人数众多、涉及面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 二、教学方法: 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三、信息化手段: 案例视频、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四、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 1、地震发生后的公共卫生问题: (1)供水系统瘫痪,严重影响饮用水卫生安全——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动物尸体等污染水源,使水质恶化,饮用水水源选择、卫生防护、饮用水消毒,确保灾民饮用水安全; (2)食品卫生安全问题——条件所限食物易发生霉变、炉灶毁坏不能煮熟食物、饮用水短缺不能认真清洗食物,多食用生冷食物,餐前便后洗手等卫生行为无法满足,是引发传染病流行的原因之一; (3)灾区环境杂乱,滋生蚊蝇,且易造成鼠害——灭蚊、灭蝇、灭鼠和环境消毒,预防控制灾区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灾害结束后,对废墟进行清理、清运垃圾、开展环境消毒,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4)地震灾害遇难者的试题和死亡畜禽尸体的问题——焚烧、深埋、除臭,对疑有传染病的尸体处理前严格消毒; (5)临时住房室内环境污染问题——选择地势高、当地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空旷襄阳、通风干燥、水源充足、排水方便,与取水点、排水口、公共厨房、临时厕所、垃圾堆放点保持一定距离,注意临时住房的间距、清除四周杂草,保证室内采光照明,垃圾粪便及时清运,确保临时安置点安全、卫生; (6)灾区生活垃圾、粪便的卫生处置问题——地势高、远离水源的居住点设置垃圾堆放点,定人定时清运和处置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定期消毒、防止蚊蝇自身,防止疾病传播和流行 (7)灾后疫病流行问题——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皮肤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及其他传染病,还要重视对灾民灾害应激性疾病的防治。 (8)过渡安置期的环境卫生问题——居民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应重视安置点如公共浴室等公共场所的消毒、通风以及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 (9)重建家园的环境卫生问题——新居民点选址,建筑物的选址、水源地选址、水厂设计与规划、水质净化与消毒,室内装饰材料释放挥发性有机物对人体有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