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247

作者: 时间:2022-09-06 点击数:

课程名称

病毒学检验

授课学院

公卫学院

授课对象

卫生检验检疫

授课教师

杨  勇

职  称

副教授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时

50

授课章节

病毒核酸检测与分析技术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

1.核酸探针的种类。

2.Southern印迹原理及步骤。

3.PCR技术原理及反应体系。

4.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5.PCR产物的检测。

【熟悉】

1.核酸探针常用的标记方法。

2.PCR技术影响因素。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结合多媒体课件的进行讲解,应用启发式、案例式等教学法,采用课堂讨论、线上答题方式互动。 

思政元素

2002年的SARS疫情及我国对SARS病毒的溯源工作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1.案例内容:

13年,他们终于找到了这种致命病毒的源头!

2017年,一项科研成果引发科学界的关注: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专家,在我国云南发现了一处蝙蝠SARS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研究揭示了SARS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

1)中国科学家对SARS进行溯源研究

非典型肺炎SARS,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世卫组织公布的疫情显示,2002年底到2003年8月,非典全球共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感染人数共8422例,死亡916例,平均病死率为10.8%。2004年,当这场致命疫情最终消退,关于这个未知病毒的溯源研究也随即开始。

石正丽,是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她所带领的新发病毒研究团队,也在这时,展开了SARS病毒的溯源研究。很快,研究人员从野生动物市场上的果子狸体内,检测到了SARS冠状病毒。但进一步实验发现,果子狸虽然是直接传染源,但似乎并不是“始作俑者”。

那么,这些致命的病毒究竟源自哪里?它的自然宿主到底是谁?有专家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对研究病毒的学者来说,蝙蝠地位特殊。在哺乳动物中,是仅次于啮齿类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其种类占哺乳动物物种数的20%,在全世界分布范围广泛。蝙蝠也是许多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埃博拉病毒、马尔堡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由于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统,携带病毒却极少出现病症。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蝙蝠成为了上百种病毒的自然宿主。

2)全国各地寻找蝙蝠病毒样本

找到和SARS病毒相似的冠状病毒 但遭到质疑,直到2011年,在云南的一个蝙蝠洞里,首次检测到了和SARS病毒更相近的SARS样冠状病毒“S基因”。

2013年,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室,从样品中分离出第一株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活病毒,更相近的“S基因”,让这株病毒能够使用和SARS病毒相同的受体,并能够感染人的细胞。

13年的病毒追踪溯源,终于找到了SARS病毒的起源。但研究人员同时发出警告,在未来,仍有可能出现新的类似SARS病毒的出现。

为中国科学家点赞!

2.教学方法:

使多媒体课件介绍的2017年新闻“13年,他们终于找到了这种致命病毒的源头!”,采用课堂讨论、启发式、案例式教学法。

3.引入思政内容方式:

在讲授病毒的核酸检测方法后,进行课堂小讨论——“如何进行病毒溯源?”,结合多媒体课件介绍“非典”疫情及我国科研工作者针对SARS病毒的溯源。

教学反思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