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87

作者: 时间:2022-04-28 点击数:

         

课程名称

普通心理学

授课学院

公卫学院

授课对象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


授课教师

安连超

职 称

讲 师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十章 情绪 第五节 情绪的调节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情绪调节的类型和维度;

2.熟悉情绪调节的策略;

3.了解情绪调节的概念及其与身心健康的关系。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将思政元素融入《普通心理学》的具体课程中,会让《普通心理学》的教育增添更多的亮色,提升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

依托本课的主要知识点,结合两个经典案例照片及文字材料,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讲授,通过师生互动,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个人的感受。 


思政元素

社会公德、谦逊、家庭美德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一)交叉融合:改变认知是前提

教师的教学认知关系到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应成为高校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为此,高校教师要转变传统的单一授课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形式上进行积极的创新,力争让教学内容更加宽泛,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发展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例如,心理学课程教师应加大与其他学科教师的联系,在教学中多聆听其他任课教师的教学观点,尤其是多与思想政治教师进行联系,共同研究当前大学生的心理、思想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形式,从而最终实现思政元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提升教学的效率。

(二)内化于心:融入方式是动力

大学生现在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形成人生观的重要时期。为此,教师要牢记教育的使命,树立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在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迈出实际的步伐。例如,要想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需要在思政课程和普通心理学课程中寻找融合点。教师可以拿当前的时政热点作为元素,并为大学生提出实际的问题,如四川凉山救火中幸存的消防战士出现了急性应激反应、抗“疫”战斗中医护人员强大的工作负荷带来的心理压力、抗洪战士面临凶猛洪水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等等。在讲到《普通心理学》的“情绪应激反应”内容时,展开“面对随时可能吞噬生命的天灾人祸,是什么力量推动战士继续前行?”教学讨论,使学生在掌握心理学知识的同时,提升他们的爱国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学生头脑,指导学生今后面临类似事件时该怎么做!

(三)外化于行:行为方式是关键

教育的目标是成才,成才的标准是对社会的贡献。教学中通过情景剧展示,观察学生的行为方式,考核学生是否掌握了《普通心理学》知识点、原理、理论,以期大学生在接受学校培养教育后,能有实际行动对社会有所作为。

总之,将思政元素渗透于普通心理学教学中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题中之义,是促进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实现这样的教学设想需要大学教师迈出实际的教学步伐,最终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这两个案例可以说是两个小组实践班最大的收获。因为在实践课中,不仅解决了学生之间的矛盾,改善了学生之间的关系,改善了课堂气氛,而且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爱的教育和成长。这在其他班级是很难做到的。如此真实的忏悔,是所有同学都无法忘怀的。这种影响不仅仅是现在,更可能是永久的未来。可以说,这不是意外,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我没有想到。也许这就是团体咨询的魅力所在。两个成功的案例给了我们团体心理咨询的启示。只要用心设计、用心经营,就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体现出自己真正的价值。帮助别人可以让人感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也可以提高职业自信和自我实现。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