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86

作者: 时间:2022-04-28 点击数:

             

课程名称

食品生物化学

授课学院

公卫

授课对象

19级食品卫生与安全


授课教师

崔新宇

职 称

讲 师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二章 蛋白质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蛋白质的概念、蛋白质的重要性。

2.熟悉蛋白质的组成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了解蛋白质结构,便于今后进一步掌握新知识,掌握氨基酸的特点,养成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药物制剂的本质,并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对化学文化、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明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及科学家精神对药物研发和生产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讲授式、互动式教学


思政元素

教学过程中结合食品生物化学发展历程将相应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导入到课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科学自信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1.课前设计

推送资料和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前精心设计教案,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积累丰富的思政素材。利用学习通平台创建课程,并将自主任务和相关学习资源上传至平台,同时发布讨论话题,安排学习计划。

2.课中导入

2008年中国奶制品污染事件(或称2008年中国奶粉污染事故、2008年中国毒奶制品事故、2008年中国毒奶粉事故)是中国的一起食品安全事故。事故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根据公布数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婴幼儿奶粉而接受门诊治疗咨询且已康复的婴幼儿累计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到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门有1人确诊患病。事件引起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对乳制品安全的担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对国内的乳制品厂家生产的婴幼儿奶粉的三聚氰胺检验报告后,事件迅速恶化,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内的多个厂家的奶粉都检出三聚氰胺。该事件亦重创中国制造商品信誉,多个国家禁止了中国乳制品进口。9月24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牛奶事件已得到控制,9月14日以后新生产的酸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等主要品种的液态奶样本的三聚氰胺抽样检测中均未检出三聚氰胺。2010年9月,中国多地政府下达最后通牒:若在2010年9月30日前上缴2008年的问题奶粉,不处罚。2011年,中国中央电视台《每周质量报告》调查发现,仍有7成中国民众不敢买国产奶。课后总结

通过此次事件的引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生命至上的科学精神。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将课程思政引入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达到了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的,丰富了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明显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了良好学习风貌,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且推动了一部分同学的课外延伸学习,基本实现了对大学生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丰富知识底蕴的双重育人效果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