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81

作者: 时间:2022-04-20 点击数:

           

课程名称

食品生物化学

授课学院

公卫

授课对象

19级食品卫生与安全


授课教师

崔新宇

职 称

讲 师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一章 绪论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食品生物化学的概念、食品生物化学的重要性。

2.熟悉食品生物化学的基本任务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1.了解食品生物化学新进展,便于今后进一步掌握新知识,掌握仪器的特点,养成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提高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药物制剂的本质,并通过学习初步形成对化学文化、职业价值的认同感,明确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及科学家精神对药物研发和生产的促进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

启发式、讲授式、互动式教学


思政元素

教学过程中结合食品生物化学发展历程将相应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的故事导入到课程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和科学自信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1.课前设计

推送资料和发布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课前精心设计教案,深入挖掘思政教育的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积累丰富的思政素材。利用学习通平台创建课程,并将自主任务和相关学习资源上传至平台,同时发布讨论话题,安排学习计划。

2.课中导入

多个教学环节都可以融入思政教育。在新课的导入环节,可以结合药物的发展历史和相关的科学家故事进行课程导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本章以我国著名仪器分析方面专家朱寿民教授为例进行导入,朱寿民教授,1925年10月出生于中医世家,浙江绍兴人。1948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业化学系,专修生化营养和食品制造。1951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生物化学研究生。(建国初期不实行学位制)。在学习期间先后师事生化营养学家罗登义教授(浙江大学)和林国镐教授(上海医学院),毕业后从事生化营养教学并着重于生化流行病学和膳食防治的研究。1951年起执教于浙江医学院(后改名浙江医科大学)任生物化学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现合并为浙江大学。1984年在浙江医科大学筹建新中国第一个医学营养专业,次年起招收五年制本科生,任第一任医学营养系主任。1990年起建立中国医学科学院浙江分院(浙江医科大学)营养食品研究中心并任中心主任。曾任美国Miami大学客座教授,印度国际营养学院名誉教授。课后总结通过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明白立足当代中国实际,汲取中华文化精髓,着力提升科研原创能力,未来在科技创新上不断突破。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将课程思政引入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达到了专业技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双重目的,丰富了食品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明显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了良好学习风貌,提升了教学效果,并且推动了一部分同学的课外延伸学习,基本实现了对大学生在知识传播中进行价值引领,在价值传播中丰富知识底蕴的双重育人效果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