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52

作者: 时间:2022-02-16 点击数:

课程名称

物理治疗学

授课学院

第一临床医学院

授课对象

四年制康复治疗学


授课教师

赵云

职 称

助教

课程性质

必修课

学时

2


授课章节

第九章 软组织贴扎技术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软组织贴扎技术的概念、专用名词;肌内效贴布的物理特性、原理、治疗作用;肌内效贴扎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贴扎技术。

【熟悉】肌内效贴扎临床常见问题;肌内效贴扎技术的注意事项。

【了解】软组织贴扎技术的分类及其特点。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提出,大家的健康意识逐年增高。但是一些不当的运动容易造成损伤,如肩袖损伤,网球肘,髂胫束综合征,踝扭伤等等比比皆是。那急性扭挫伤之后有没有良好的办法呢?通过本节课贴扎技术的学习,引导同学们从好奇,到了解,到熟悉,最后掌握本门技术。将知识与生活,健康与疾病相结合。从而引领同学们的职业方向感,与职业自信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法、启发法、谈论法


思政元素

文明: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敬业:热爱工作、职业道德

爱国:爱祖国


具体教学案例



(对案例进行概括描述,包括具体内容,教学方法,信息化手段,引入思政内容及方式等设计方案,字数不超过1500字)

随着我国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冬奥会的申办成功、各类体育赛事国民参与度逐渐增加,大家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加。而“健康中国2030”、“健康龙江2030”等国家战略的提出,也在国家层面上对民众的健康事业提供了保障和指引。在这个浪潮下,大众开始通过各类方式锻炼身体,但是伴随着一些不科学的方式、不专业的训练造成的各类运动损伤也层出不穷。肌内效贴扎对于改善这一类问题,有着见效快、作用时间长、痛苦少等优点被广泛接受。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积极掌握相关知识,并将此类知识运用到生活、生产中去,造福大众,为提升全民的身体素质贡献力量。

在本节课的开始,首先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锻炼身体的方式,如小区内的健身器械、跳广场舞、爬山、跑马拉松、游泳等,在通过案例引入的方式引导同学们思考此类运动可能会造成的损伤。案例一:新闻报道中的李阿姨,经常爬山锻炼身体,一开始解决心肺功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两个月后却发现腿不能走路了,到医院一检查,发现膝关节过度磨损、半月板轻度损伤,医生告诉她以后都不可以在进行此类运动了。案例二:网球运动员李娜在上场前,由队医在膝关节处贴上了形状各异的胶布,那这些胶布对于李娜夺取澳网冠军有什么帮助呢?通过案例的引导,使同学们深入思考肌内效贴扎技术的用途。

接下来进入正题,为同学们详细讲述软组织贴扎技术的概念、专用名词;肌内效贴布的物理特性、原理、治疗作用;肌内效贴扎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肌内效贴扎技术的基本贴扎技术。使同学们了解软组织贴扎技术的分类及其特点、熟悉肌内效贴扎临床常见问题;肌内效贴扎技术的注意事项。通过讲授法使同学们深入掌握此类知识,通过启发法引导同学们思考前述案例的解决方式。

随后通过课题设计的方式,让同学们分组讨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引导同学们的爱国意识和大局意识。可提供的课题有“运动会前,对运动员进行贴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小区健身器械使用前的注意事项”“对长期坐办公室人员可能出现的亚健康情况,该进行何种贴扎技术,帮助他们改善症状”“对敬老院的老年人,进行何种宣教改善其疼痛”,通过这四个场景设计,让同学们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并在课下进行实践和讨论,通过文献的查阅、相关资料的搜集、实地的考察等让同学们在深入掌握本节课内容的同时能够培养对职业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通过在实践中与大众的沟通,掌握沟通技巧,培养人文精神。




(简要评析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成果,结合教学实际进行教学反思概述,字数不超过500字。)

通过课堂引导及课后实践,通过对四个场景的展示分析及后续的报道及跟进,大部分同学顺利掌握本节课的内容,通过实践和课后查阅资料,充分体会到我国现阶段在人民健康方面取得的成就,针对其中的问题能积极想办法改善解决,并学会了沟通技巧。

存在的不足在于,对于突发情况的应对不足,如跟老年人进行沟通的时候,术语太多,老年人不容易理解和接受;对白领进行沟通时,所设计的场景略有欠缺,不能深入了解其工作性质和亚健康状态,对肌内效贴扎的宣教不够充分。做的较好的地方在于跟学校运动队的沟通和交流,同龄人之间顺利完成各类宣教和实践,取得了双方都满意的成果。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应继续保持让学生增加对祖国的自豪感,对自己专业的认同感,培养作为医学生应有的人文情怀,为进一步走上临床岗位做一名合格的康复治疗师打好基础。针对存在的不足,应及时反馈沟通,并给出指导,如术语太多的问题,可引导学生将术语转化成易于理解的白话;对软组织贴扎技术宣传不够的问题,可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帮助学生将此类宣教融合在调查及实践分析中。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