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教学案例121

作者: 时间:2021-12-22 点击数:

课程名称

内科学

授课学院

第一临床学院

授课对象

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


授课教师

高凤敏

职 称

教授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

2


授课章节

急性冠脉综合征


专业知识教学目标

急诊急救-胸痛中心建立(中国特色急诊急救先救治后收费)


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层面的“富强”、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同时融入“科学精神、医者精神”的教育。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讲授法、启发法、谈论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手段:口头语言、多媒体幻灯片教学、网络平台(新闻实事)


思政元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医者精神


具体教学案例



案例概括:

一、我国ACS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

研究显示,我国ACS治疗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患者求治延迟明显,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三是治疗欠规范,四是临床预后差。

我国急性胸痛和ACS诊治流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治疗规范亟待改善。“胸痛中心”的概念正是为改善治疗流程中的不足、优化治疗流程而设计,在我国推广胸痛中心建设非常必要。

要建立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体现国家富强起来对人民生命健康的护佑。让学生充分明白自身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有做到国家好、民族好,才能够真正实现大家好, 认识到自身的未来发展高度与生活水平与国家命运是息息相关的,激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具体事件举例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具体举措,体现了党把人民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尊重人的“自由”和“众生平等”的德育元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逆行出征,舍生忘死挽救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诠释者爱国、爱岗、敬业的道德楷模。

具体内容:

一、我国ACS发病率、死亡率逐年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研究显示,我国ACS治疗存在明显不足。一是患者求治延迟明显,二是诊断流程不规范,三是治疗欠规范,四是临床预后差。我国急性胸痛和ACS诊治流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治疗规范亟待改善。“胸痛中心”的概念正是为改善治疗流程中的不足、优化治疗流程而设计,在我国推广胸痛中心建设非常必要。要建立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以提高急性胸痛患者的整体救治水平。

急性胸痛急救规范流程

第一步:评估和诊断

(1)如果患者存在危及生命的症状和体征,如突发晕厥或呼吸困难,血压<90/60mmHg,心率>100次/分,双肺啰音,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稳定生命体征。

(2)10分钟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及体格检查(主要注意颈静脉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是否一致、双肺有无啰音、双上肢血压是否一致、心音是否可听到、心脏瓣膜有无杂音、腹部有无压痛和肌紧张)。

(3)完善血常规、心肌生化标志物、血气分析、肾功、床旁胸片和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

(4)了解病史(包括此次胸痛发作的时间,既往胸痛病史,既往心脏病史,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既往药物治疗史)。

第二步:经上述检查,明确ACS,进入ACS救治流程;未发现明确病因者,进入ACS筛查流程。

(1)明确诊断STEMI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降低再灌注治疗时间,挽救生命,改善预后。发病3小时内就诊,溶栓和急诊PCI都是可选择方案,如发病3小时后就诊,推荐首选急诊PCI治疗。可以显著降低再灌注时间的办法:院前完成心电图检查、院前联系好接收医院、院前与急诊室沟通确定治疗方案、急诊室启动心导管室等。

第三步:排除ACS后,逐步鉴别诊断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气胸,积极采取救治措施。

持续胸背部疼痛加高血压是急性主动脉夹层典型症状,CTA是诊断最可靠依据。突然发作的胸痛加呼吸困难是急性肺动脉栓塞、气胸典型症状,D-二聚体可以初筛,胸部拍片、CTA可以鉴别诊断。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出现不计成本,不计报酬,以人为本,的新型救治模式。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急诊急救-胸痛中心建立(中国特色急诊急救先救治后收费)通过对比我国急诊急救-胸痛中心建立(中国特色急诊急救先救治后收费)解放前和建国后对比,用具体数据来说明急诊急救-胸痛中心建立(中国特色急诊急救先救治后收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变化悬殊。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出现不计成本,不计报酬,以人为本,的新型救治模式。

2、启发法:探讨为什么急诊急救-胸痛中心建立(中国特色急诊急救先救治后收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会出现如此悬殊的变化,启发学生意识到只有国家富强了,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民的生活和生命安全。让学生充分明白自身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有做到国家好、民族好,才能够真正实现大家好, 认识到自身的未来发展高度与生活水平与国家命运是息息相关的。体会爱国主意的深刻含义。

1、谈论法:中国急诊急救优越性。

2、课堂讨论法:急诊急救-胸痛中心建立(中国特色急诊急救先救治后收费)。

信息化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数据、图片、视频等。

2、网络平台:超星学习通网络课堂(回顾、拓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医者精神等德育元素。

1、教学过程:通过具体知识点与案例结合,多媒体播放相关数据、图片、视频等情境融入,进行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融入课程思政的德育元素,让学生能感受到身为一名医学生身上肩负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实现专业课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课程育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实践,进行总结和反思如下:

一、立足专业知识,挖掘课程思政结合点

内科学是一门医学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过去的教学只重视对专业知识点的学习与考核,我们经过重新设计课程标准和教学方案,在确保专业知识传授不受影响的同时,充分挖掘“思政”内涵,将专业知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德育理念信念等内容与专业知识点对应,积极讨论、巧妙设计教学方案。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无声植入思政教育

专业课程讲授思政内容,不能将专业课程讲成纯粹的思政课,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与厌学。授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仔细设计授课方案,注意专业知识点与思政育人的自然融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地融入课程教育。

三、创新教育载体,利用各种途径不间断进行课程思政教育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学生的学习场地由传统课堂教育延伸到在线学习,教师不仅在课堂育人,也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自我学习,在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学过程中,将现实发生的受关注的相关事件带入线上学习,并让学生自行思考,如果有必要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重点讨论。


牡丹江医科大学教务处 中国.黑龙江.牡丹江.爱民区通乡街3号 邮编:157011 电话:0453-6984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