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概括: 一、内分泌学科发展史 讲述我国内分泌学科起源及发展史,通过对比国内外内分泌学科发展历史与现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家国一体,国强则民强,民族觉醒则国蒸蒸日上,早在1920年,北京协和医院开始妇女骨软化研究,继而于1925年成立中国第一个内分泌代谢病专科病房,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开启糖尿病与心血管预防的破冰之旅--大庆研究,70年春华秋实,见证中国内分泌学科蓬勃发展。 二、内分泌疾病防治原则 讲解内分泌系统调节特点及疾病特点,总结核心内容“激素多了还是少了”,以此为切入点防治疾病。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甲状腺疾病的发生发展,进行分析讨论如何正确防治疾病,并将具体采取的防治举措调整过程与甲状腺疾病的类型进行具体分析,从“一刀切”到“量体裁衣”是科学的进步,是国家的进步,更是人类的进步。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辩证的思维看待事物的演变过程,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进一步验证科学理论,体现了医学科研人员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高贵品质和科学精神。从“全民加碘”到不同地区有区别的补碘政策,均体现了在科研中不断探索、求知,敢于推翻前人的言论,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 具体内容: 一、内分泌学科发展史 对内分泌学的认识,经历了三个阶段:1.腺体内分泌学研究:1921年班廷将狗的内分泌腺切除,观察切除前后生理生化改变以及补充后的恢复情况;2.组织免疫学研究,对定位研究有重要意义,如胰岛B细胞分泌颗粒的胞吐研究;3.分子内分泌学研究,目前内分泌学的研究已经从细胞水平进入分子水平,并广泛用于临床。我国的内分泌学科发展也早在1920年开展,1925年成立了代谢疾病病房,这是中国第一个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专科病房,1942年,刘世豪教授、朱宪彝教授等在Science发表论文,在全球首次提出“肾性骨营养不良”概念。这是第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疾病,一直被国际同行所沿用,该文也是我国医学界第一篇在Science发表的论文,可见当时中国内分泌代谢研究在国际上的地位;1949年,上海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邝安堃教授带领他的学生陈家伦和许曼音开始用血嗜酸细胞计数表示肾上腺皮质功能的研究,其后在1954年成立以内分泌代谢为主的内科实验室,同时成立内分泌代谢专业病房。 从中国内分泌学科创始人刘世豪教授、朱宪彝教授、邝安堃教授等开启该领域的大门后,中国内分泌学科就如涓涓细流般发展,其后随着更多内分泌科如雨后春笋般在逐步发展壮大,直至今日,全国从事内分泌学专业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者已逾数十万人。通过对该学科发展史的介绍,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中国几代学者,以远见、勤奋、耐心和坚韧的毅力,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留下了永远不灭的印记,亦奠定了我国在该领域的领跑地位,在国家尚不强盛富裕之时,我们的前辈克服层层艰难,致力于医学事业发展,为国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青春接力,薪火相传,新的一代更需奋力向前,开创内分泌学科领域新纪元。 二、内分泌系统疾病防治原则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发生原因“激素产生过多、激素产生过少、激素在靶组织抵抗”。随着人们对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认识的发展,研究不断深入,防治内分泌疾病已经成为可能,如缺碘性甲状腺肿可用碘化食盐达到防治目的。20世纪70-80年代,全国有缺碘所致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约3500万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万人。我国从60年代在中重度碘缺乏病区实施食盐加碘的防治策略,使猖獗流行的碘缺乏病得到了控制,但并未消除。1995年,我国实施普遍食盐加碘措施,仅用了5年时间,2000年在全国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90%以上的人口摆脱了碘缺乏的危害,至今我国持续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此外,食盐加碘政策根据历次监测结果几度修正。1999-2004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滕卫平教授带领的课题组历时5年,在轻度碘缺乏、碘超足量和碘过量地区开展了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的前瞻性调查。研究证实,碘超足量和碘过量分别可以导致自身免疫甲状腺炎发病率增高10倍和15倍,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的发病率增高3.2倍和6.6倍;可以促进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的人群发展为甲减,发生率增高6.5倍和9.8倍。2002年,滕卫平教授根据横断面调查结果,在全国两会提出提案,建议修改“全民食盐加碘政策”,实行有区别的补碘政策。2012年,中国停止了普及食盐加碘政策,并制定了《食用盐碘含量》。 但是,近年来碘过量所致甲状腺疾病增多。为摸清碘营养状况与甲状腺疾病之间的关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在全国31省份开展了流行病学研究(简称“TIDE项目”),调研了随机抽样的8万多例大样本人群。2018年8月,TIDE项目负责人滕卫平也在中华医学会第17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上分享了调研数据。TIDE项目显示总体而言中国显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并没有显著增加。滕卫平教授表示,“碘缺乏的危险超过碘过量。目前,我国已经由碘缺乏国家变为碘营养充足国家,应当充分肯定全民食盐加碘的作用,应继续坚持科学补碘的方针,加强碘营养监测。”不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在实践中验证,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我们的医学前辈们勇于探索、求真务实,对待科学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在认识世界、把握规律,改造世界。“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引导学生要学习前辈们的科学精神,对待科学的理论要有科学的态度,要敢于质疑,敢于论证,而不是把理论建立在主观臆想基础之上。更要务实,不造假,秉承校训“立德立行,唯实唯新”,培养高尚的品格,塑造完备品行,追求真理,矢志不渝,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内分泌学科发展史时,按时间轴列举重要学科创始人,描绘开启跨时代意义人物事件,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社会担当意识与主人翁意识。 2、启发法:探讨为什么治疗甲状腺肿,不断探索研究论证食盐加碘,让学生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前进,培养辩证思维、求真务实的品格。 3、谈论法:学科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前辈在当时物质条件不丰富情况下,他们工作中所遇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也未能阻挡他们的前进步伐,他们所体现出的勇敢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研精神、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 4、直观演示法:PPT、视频等演示,增强视觉效应,加深学生印象。 信息化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数据、图片、视频等。 2、网络平台:超星学习通网络课堂(回顾、拓展)。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通过与教学知识点相关的案例引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精神、医者精神等德育元素。 2、教学过程:通过具体知识点与案例结合,多媒体播放相关数据、图片、视频等情境融入,进行启发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融入课程思政的德育元素,让学生能感受到身为一名医学生身上肩负的责任和光荣使命。 |